楠木軒

THAAD攔截彈只有600公斤,為何最大射高是1.5噸級防空彈的6倍?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綜合


防空導彈基本是二戰以後才出現的新式武器系統。早期的大型防空導彈只考慮攔截飛機,甚至只能攔截飛行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中高空飛機。導致1970年代以前,出現了很多專門以超低空超音速突防為主的轟炸機或戰鬥轟炸機,就是為了躲避大型防空導彈的攔截包線。之所以3000米以下無法攔截,主要在於當時的大型防空導彈,比如典型的HQ2等,在低空的機動能力很弱,甚至在3000米以下還沒來得及打開彈上的安全保險。不過到1970年代以後出現的新型防空導彈,已經可以把攔截範圍從幾十米米高度一直到2萬米以上的高度。也不再單純的用來攔截飛機,而是把功能擴展到了反導。而反導又分為在大氣層以內攔截彈道導彈;先進的型號則可以在大氣層邊緣甚至是大氣層以外攔截彈道導彈。還有就是可以攔截超低空來襲的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

不過仔細看看目前各大國現役的三代和三代以上的各主要大型防空反導彈型號,就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比如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的愛國者1型和2型,其基本參數是:彈長5.18米,彈徑0.41米,全彈重900公斤。戰鬥部約180公斤,裝有無線電近炸引信,內裝91千克高爆炸藥。採用破片效應摧毀目標,有效毀傷半徑為20米。使用單脈衝雷達導引頭,模式化的數字式彈上制導設備、慣性加指令加TVM制導方式。該導彈採用了高性能的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達到13噸,其最大飛行速度達到6馬赫,平均速度為3.7馬赫。導彈對飛機作戰時的最大有效斜距射程為80公里;對戰術彈道導彈作戰斜距則為40公里;最小射程為3公里,最大射高為24公里,最小射高為60米。也就是説,大名鼎鼎的愛國者1型和2型。


起始發射重量是900公斤;最大射程80公里,最大末端速度是大約2000米每秒;最大射高是24公里。作為對比,再來看看另外一種同樣很有名的導彈,這就是THAAD反導攔截彈。其彈長6.17米,發射重量只有600公斤,比愛國者1和2型整整少了300公斤。末端最大速度基本也是2000米每秒;但是最大射高卻高達180公里,整整是愛國者1型和2型的7.5倍!還可以對比全球其他比較有名的防空反導彈。比如俄羅斯的S300遠程防空彈中的48N6E,彈長7.5米;彈徑0.45米;全彈重1.5噸;末端速度也是2000米每秒,射程135公里;最大射高30公里。還有美國海軍的標準6,彈長6.55米,最大直徑0.533米,彈重1.5噸,最大射程240公里,最大射高33公里。最後是誰誰家的海HHQ9B,猜測其彈重1.3噸,最大射程200公里,最大射高35公里。從以上3種主力區域防空導彈看,基本自重都在1.3到1.5噸之間,最大射高基本都在30公里到35公里。除了時代較早的48N6E,射程在135公里外,比較新的型號基本都可以打200公里的半徑。

這3種3大國的主力防空導彈的基本參數,和研發更早的愛國者的1型和2型對比,基本都是正常的。愛國者只有900公斤,推進器裝藥相對較少,因此只能打80公里半徑和24公里的高度。其他的型號都在1.3噸以上,因此可以延伸到134到200公里的射程,射高也可以加大到30公里或者更高。但是偏偏為何只有600公斤的THAAD彈,就可以突然飛到180公里外的大氣層邊緣?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造成這種差異有幾個原因:第一,THAAD攔截彈的彈道和其他4種主力防空彈都不一樣。THAAD發射後就直接垂直向上,不到一分鐘就突破了稠密大氣層。然後在稀薄的大氣層邊緣攔截來襲彈道導彈為主。而其他4種主力防空彈,要兼顧攔截稠密大氣層以內的飛機和導彈。主要是在稠密大氣層內部斜飛甚至是橫飛。經受的空氣總阻力比THAAD的“垂直鑽天彈”要多得多。


第二,THAAD採用的是KKV的動能戰鬥部。其總重只有60公斤;而其他4種主力防空彈基本都是破片戰鬥部,自重都在180到200公斤之間,比THAAD的彈頭重3倍,彈頭越輕則射高自然就更高。第三,THAAD攔截彈在彈道末端,是採用像運載火箭那樣最後拋掉助推器,KKV彈頭自己再助推、調整最終命中的模式。等於是一個火箭的第二級。而其他4種防空彈中,除了標準6外,其他3種都是一級固體火箭助推到底;而且在命中目標時,戰鬥部和助推器並不分離。等於是自始至終都是單級火箭。和THAAD這種隱形的兩級火箭助推對比自然射高要低不少。隨着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頂級大型防空導彈都會逐步以KKV動能殺傷模式為主。兼顧大氣層內外的所有目標。因此THAAD的180公里射高也不是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