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如何做個“靜、弱、慈”的媽媽?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家長內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所以,做為媽媽,我們需要這麼做:
1、靜,平靜,安靜
面對孩子,能夠平靜看待,那麼,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就會少掉一大半。
當然,做到靜,不容易,但這不代表我們做不到。
十件事都無法靜,可以先從一件事來開始。再逐步過渡到兩件事、三件事。
2、弱,示弱,弱者
媽媽並不總是強者,媽媽也有脆弱的時候。
很多媽媽們,習慣於永遠以一種面目的表情面對孩子,害怕自己的軟弱換來孩子對自己的欺負。
實際上,這是錯誤的,一個永遠只有“硬”一面的孩子,只會讓孩子學會漠視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內心。
示弱在於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情緒,
兩個人成為閨蜜和好友的重要條件,就是互相知道對方的糗事。
換句話説,主動拋出自己糗事,往往就是一種最大的誠意:
你看我都這麼沒臉沒皮了,咱們是不是可以成為死黨啊?
與其家庭中無法跟老公述説自己的心緒,又沒有機會去和好友傾訴,為什麼不可以試着和孩子建立起朋友的感覺呢?
3、慈,慈愛、慈祥
慈一定是愛,那是一種母親的味道,對於媽媽來説,天然就具有的因素。
難做到嗎?
試着聽一聽孩子想告訴你的話;
試着在孩子犯錯誤後反而鼓勵和擁抱;
試着睡前和孩子聊天談心;
試着擁抱孩子,一分鐘都不放手的那種
......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會表現出慈愛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