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關於教育孩子,很多家長都有自己的心得。有人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孩子應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畢竟現在的孩子思想都比較前衞,而且理解能力也比較強。但也有人認為正因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才更應該嚴加管教。
老一輩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説方法不僅簡單而且非常粗暴。非打即罵,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教育模式,相信出生於七八十年代的人,在小的時候都曾經被父母打罵過。
因為老一輩人基本上都沒有文化,所以他們在處理孩子教育問題上,往往都會不假思索的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今教育問題不容忽視,父母亟待重視。
農村俗語:“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從表面意思上來看説的是,教育孩子的時候的兩種方法。
一種是不問青紅皂白,只要認為你有問題就會棍棒相加。而另一種就是一味的遷就孩子的情緒,到最後只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負面影響。
事實上如果大家能夠深切理解這兩句俗語,其實就可以發現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會感覺有一點缺憾和不到位。
無論是“棍棒出孝子”,還是“慈母多敗兒”,彷彿都走向了事物發展的極端。事實上教育孩子應該選擇,恰當而又正確的方法,因為過猶不及,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傷害。
七八十年代由於生活條件比較落後,所以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生活過得更好,一般都會沒白天沒黑夜的工作。
在這種前提下,就會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很多70後、80後幾乎很少感受到父母的温情。因為父母將關注點都放在了工作上,根本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
一旦孩子做錯了某些事情時,大部分家長都會不分青紅皂白,將孩子拉過來就是劈頭蓋臉一頓打。
學習成績不好或與人打架,亦或是被老師找家長等,都可能成為家長打孩子的理由,這種教育方式被稱為“棍棒出孝子”。
如果按照這個觀點來看,現代社會中三四十歲的人,也的確做到了孝子的本分。但是很多人至今依然無法忘記,小時候被父母“羣毆”時的場景。
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內心中的一塊傷痕,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夠撫平歲月的傷疤。事實上通過比較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一般都會向兩個極端去發展。
對於平時性格比較懦弱的孩子來講,他們在被父母大吼大叫或打罵的時候,往往都會表現出特別害怕。以及擔心、驚恐等心理活動。在成年之後也會變得特別懦弱,即使受欺負了也不知道如何反抗。
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性格同樣特別暴躁,他們在長大之後即使有很高的學歷。但由於童年時的陰影刻骨銘心,所以很多人長大之後性格也特別古怪。他們可能會因為莫須有的原因發火,這可能就是“棍棒出孝子”的弊端。
慈母説的就是特別慈愛的母親,有很多女性由於性格比較温柔,所以他們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往往也會採取比較柔和的手段或方法。
但由於很多人過於溺愛孩子,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從來不拒絕,久而久之就會培養出一個“小霸王”。
這種孩子由於從小沒有受過任何委屈,而且無論爸爸媽媽都對自己疼愛。即使是一些無理的要求,有的時候也容易被滿足,這就會導致他們長大之後變得特別自私。
很多在這種教育方式成長起來的小孩,往往都會出現極度自我並目中無人的現象。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慈母”就是一個諷刺。因為大多數毫無底線的慈母,往往都會培養出特別敗家的兒子。
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可以説比比皆是,孩子説東,母親從來不説西,而且從來不允許孩子受一點委屈,這樣做的最終結局,就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正確還是要科學的方法。應該在“棍棒出孝子”,和“慈母多敗兒”中尋求平衡。
也就是説在該嚴厲的時候千萬不能手軟,但是在該仁慈的時候也不能過於嚴厲,把握其中的奧妙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結 語
農村俗語往往都會帶一些土腥味兒,但是卻不能掩蓋它的精髓。所以以最簡練和淺顯易懂的文字,去表達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哲理。
“棍棒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其實是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人生道理,一定要把握過猶不及的尺度,才能教育出人格健全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