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媒:太空之爭,下一場中美“大國競賽”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綜合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26日發表題為《太空之爭,下一場美中“大國競賽”》的報道稱,天基系統是美國軍事優勢的重要來源。美國藉口所謂“大國競爭”,炒作所謂“中國太空威脅”,還通過引入民間創新能力、組建太空軍等措施,意圖推進太空軍事化,鞏固其優勢。全文摘編如下:

當下,拜登總統面臨的最重要的國家安全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應對中國對美國太空軍事力量——以及在更廣泛意義上,對依賴天基平台的地面部隊——構成的威脅。對於在特朗普執政時期建立的太空軍,拜登尚未表明會打算做些什麼。

奧巴馬政府時期參與設計對華策略的五角大樓官員格雷格·格蘭特表示:“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我們的太空系統相當脆弱……拜登政府將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太空防務領域,以應對這些威脅。”

保護目標是,讓美國在軌道上建立起強韌的存在,無論攻擊的致命程度,它都能運轉良好,使得美軍可以向地球的另一端投射力量,進行報復和反擊行動。這可能從一開始就嚇阻對手。難題是,要如何實現這種強大的威懾力。

上週,退役陸軍四星上將勞埃德·奧斯汀獲得確認,成為拜登的國防部長。他對參議院表示,他將保持“激光般的專注”,提高美國對抗日益強大的中國軍隊的“競爭優勢”。此外,他還呼籲美國在打造“天基平台”方面邁出新的步伐,並多次將太空稱為作戰領域。

奧斯汀表示:“太空已成為大國競爭的舞台。”奧斯汀説,中國是“未來面臨的最大威脅”。新政府有興趣利用太空創業者的創新,作為加強軍力的手段。奧巴馬和特朗普政府都採取了這個策略,將其作為增強美國軍事優勢的獨特方式。

中國突飛猛進

多年來,中國人一直在研究美國軍隊,特別是2001年美軍入侵阿富汗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有人認為,美國在戰場上的成功源自其太空優勢。中國軍方參謀人士指出,美軍數以千計的衞星制導炸彈和巡航導彈,以高精確對塔利班部隊和伊拉克的防禦力量施以毀滅性打擊。

雖然五角大樓在太空方面的優勢顯然對中國是一種威脅,但這可能也是一種負擔。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太空分析師託德·哈里森説:“他們看到了美國是如何投射實力的……但他們也發現(美國的相關裝備)是基本上不設防的。”

美媒稱,中國尋求反衞星力量的多樣化。在測試中,中國開始向衞星發射弱激光束,並研究其他以光速攻擊的方法。然後他們有了新的想法。美國太空力量的各個方面都由強大的計算機從地面控制。一旦遭到滲透,華盛頓航天器的大腦可能會被壓制或摧毀。與其他反衞星行動相比,這類攻擊的成本也非常低。

2005年,中國開始將網絡攻擊納入軍事演習,主要是針對敵人的網絡進行首次打擊。它的軍事理論越來越要求進行早期的癱瘓性攻擊。

2020年7月23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才揚 攝)

華盛頓的反應

奧巴馬政府在第二個任期內公開了所謂“抵消戰略”,利用美國的技術優勢來應對中國和其他威脅。正如美國的第一次抵消戰略是發展龐大的核武庫,第二次是發展智能武器,這種所謂的第三次抵消將通過加速機器人、高速武器和其他突破性技術的崛起來尋求優勢,這些突破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增強軍隊的力量。

官員們表示,與之前的抵消戰略不同,該計劃的目標是更多依賴正在迅速改變民用世界的科技創業者。

奧巴馬政府將這種商業理念應用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這個航天機構變成了創業進步的主要資助者,為開發旨在將宇航員送入軌道的私人火箭和太空艙注入了數十億美元。

軍方官員認為,新的系統可以在戰時迅速更換衞星。第三次抵消戰略還試圖縮小衞星的個頭。過去的幾十年裏,大型衞星發展為龐然巨獸,且極為昂貴。其中一種衞星展開的天線幾乎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但是,受到iPhone革命的啓發,民用公司造出了麪包大小的航天器。

軍事規劃者認為,更小、更便宜、數量更多的航天器,使反衞星工具瞄準對手的難度大大增加。

美國可能會輸

美國在衞星數量上居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正在努力。連續三年來,它向太空發射的火箭比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分析人士説,它現在是一支主導力量。密集的努力不僅包括反衞星武器,還包括許多其他軍事和科學項目,正如最近嫦娥五號攜月球岩石返回所暗示的那樣。

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和他的前同事格蘭特在一份報告中警告説,北京最終可能會在華盛頓最拿手的領域擊敗華盛頓。他們寫道:“蘇聯人始終沒能跟上,更不用説超越美國的技術優勢了……但對中國而言,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資料圖片:一名接受特種作戰培訓的美軍學員正學習使用衞星通訊設備。(美國陸軍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