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近日訪問東南亞之後,美國戰略界對拜登政府的東南亞新策略仍有不少議論。他們認為,拜登在執政後頻繁派外交和軍事安全領域高官乃至副總統訪問東南亞國家,地緣政治目標是想把該地區打造成“印太戰略”中發揮對華遏制作用的關鍵拼圖。
今年6月,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温迪·舍曼訪問印尼、柬埔寨、泰國;7月,防長奧斯汀訪問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8月初,國務卿布林肯連續多日參與東盟框架下的高層視頻會議;8月下旬,哈里斯到訪新加坡和越南。這一出訪頻率表明,僅就上任後的同一時期而言,拜登政府比特朗普政府更重視東南亞。綜合觀察這幾次訪問,可以發現美方主要聚焦三個重要議題,即安全、經濟與抗疫。
安全議題是優先目標。例如在新加坡和越南,哈里斯都渲染中國在南海的“威脅”。而之前舍曼與奧斯汀訪問東南亞也有類似表態。顯然,美國把南海當成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安全合作的重要“驅動力”,而新加坡和越南則被美國視為加強南海軍事存在的重要依託。2019年,新加坡與美國續簽了防務合作諒解備忘錄,允許美國繼續使用新加坡軍事設施,為美國過境人員、軍機和軍艦提供後勤支持。在越南,哈里斯承諾將贈送第三艘美國海岸警衞隊退役巡邏艦。美國還嘗試推動其航空母艦訪問越南金蘭灣,進一步強化其在南海的軍事存在。
在經濟上,美國從表態上看越來越重視東南亞,同時也把新加坡作為投資東南亞的一個重要橋頭堡。美國是新加坡最大的外資來源地,累計直接投資達3150億美元,約有5500家美國公司在新加坡註冊,其中大部分作為東南亞投資的區域總部。哈里斯這次訪問將美國和新加坡經濟關係提升為增長與創新夥伴關係,包含四個支柱,即數字經濟、能源與環境科技、先進製造、健康產業。美國希望通過與新加坡的經濟、科技合作來帶動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提升。
在抗疫合作方面,美國試圖通過新冠疫苗捐贈、技術援助、疫苗分發等形式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從舍曼到奧斯汀,再到哈里斯,都把向東南亞國家贈送疫苗,當作美國魅力攻勢的一部分。
在整體策略上,拜登政府在東南亞外交方面做出了一個新的調整,就是以“小項目”推動“大合作”。例如這次哈里斯訪問越南,提供了許多小項目,旨在推動美越之間不僅合作領域拓寬,而且合作覆蓋的人羣進一步擴大。在保護湄公河人居環境方面,美國國際開發署啓動為期三年耗資290萬美元項目;為促進婦女和少數民族就業,美國啓動了3600萬美元的項目;為了支援受戰爭影響的殘疾人,美國援助400萬美元,鼓勵殘疾人提高生活質量,融入主流社會。
在教育方面,美國與越南建立高等教育改革夥伴關係。美國國際開發署啓動為期五年項目,提供援助1420萬美元,以加強越南三所最大的國立大學的教學、研究、創新和治理。此外,這次還啓動了美國和平隊越南辦公室,這是雙方經過17年談判的結果。在2022年,將派遣美國和平隊到越南從事英語教學等志願者工作,加強雙方青年人的交往。上述項目的共同特點就是做“人”的工作。美國試圖讓更多越南人認識美國,認同美國的生活方式,提升美國在越南的軟實力。
從地緣戰略角度出發,美國這些努力的主要目的是未來在東南亞通過兩大抓手遏制中國。一是通過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打造“Quad+”模式,將東南亞的新加坡、越南等夥伴國納入這一新機制,試圖打造地區安全合作的新架構,在南海問題上開展深度合作。二是通過美國-湄公河夥伴關係,通過經濟互聯互通、水資源可持續管理、自然資源和環保、非傳統安全威脅、人力資源等領域合作,對沖瀾湄合作機制的影響力。
雖然美方總是説,美國在東南亞和印太的參與,不是為針對任何一個國家,但美國遏華的戰略已顯露無遺。不過,東南亞國家此前多次表態,不會在中美競爭中站隊。這次訪越前後,美國高官多次表示將美國與越南的全面夥伴關係提升為戰略伙伴關係,但從白宮的簡報中沒有看到這方面的進展,似乎就説明了這一點。可以説,拜登政府的東南亞魅力攻勢,看起來精心包裝、用心良苦,但實際上與時代和地區潮流相悖。(許利平,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