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婆婆很強勢,年輕的時候不願意為兒媳付出一點親情,不願意幫忙帶孩子,把兒媳當成外人。
在吵架的時候經常會對着兒媳説,“我又不指望你養老,我有女兒,要是指望你連飯我都吃不上一口。”
也有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女兒説,“你哥是我們家的傳承,我的遺產都會分給他,以後也是靠他養老。你是女兒嫁了外面有你老公的遺產繼承,我們是不指望你養老的,指望的是你哥哥嫂子。”
很多老人都説,再苦也得生個孩子,不然老了以後沒人管,沒人問飯都吃不上一口。
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在中國社會根深蒂固,基本上是沒有人反對的。特別是在老一輩人的眼裏。
可事實上養兒真的能防老嗎?有些老人家仗着自己有幾個子女,對某個子女不好,或者對某個兒媳不好,就會説以後不指望你養老,反正我有別人。
我自己有了後備力量就可以隨心所欲,喜歡對誰好就對誰好,喜歡看誰不順眼就直接的説出來,甚至不惜吵架,撕破臉。
事實上有很多口口聲聲説不指望兒媳養老的老人們,最終還是得靠兒媳伺候着。
特別是在農村,女兒基本上是遠嫁的,兒子基本上是留在身邊的,兒子兒媳是跟老人住得最近的親人。以前也有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就算不是親人,是鄰居也應該搞好關係,因為距離上的優勢,你還是得靠近距離的人照顧的。
案例張婆婆就生活在農村,她有1個女兒,2個兒子。
從小張婆婆就偏心,大兒子比較老實,話不多,而小兒子油嘴滑舌,巧舌如簧,能夠討老人家歡心。張婆婆覺得小兒子什麼都是對的,就對大兒子不上心。
有了兒媳婦,她也是一直蹲點在小兒子家裏,大兒媳進了家門,基本上就沒有過好日子,張婆婆總是區別對待,蹲點在小兒子家幫忙做家務,帶孫子,大兒媳家的孫子,她基本上不管。
大兒媳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就只能辭職在家管着自己的孩子,靠大兒子一個人工作賺錢,家境非常一般。
小兒子和小兒媳因為有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操持家務,他們倆就可以出去外面打拼,加上小兒子人長得乖巧,嘴巴能説會道,所以在外面也是做的風生水起,家庭條件就比哥哥要好了不知多少倍。
這樣的情況,張婆婆更是疼愛小兒子一家。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兒子的孩子吃,大兒子的孩子跟她無關似的,在一邊看着眼饞,也不讓他們吃。
大兒媳在看不過去,就跟張婆婆吵起來,張婆婆也是放下豪言壯語,我有小兒子,小兒媳,我又有女兒,從來就沒指望過你給我養老!
大兒媳婦和張婆婆的矛盾越演越烈最後都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可是小兒子家因為做生意有了錢,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就在縣城裏買了房子,孩子就在城裏讀書,城裏的房子又不太大,住了一家四口,如果再加上個媽媽就太窄了。最後還是留下張婆婆在村裏和大兒子相處。
有一回張婆婆去外面公路上不小心被一輛摩托車給撞了,老人反應慢就摔倒在地,摔到了大腿骨,送到醫院,雖説及時救治打了鋼板,可是老人畢竟年紀大了,骨頭問題不容易長起來。躺在牀上幾個月一個需要別人伺候。
女兒和小兒媳開頭的幾天會經常過來,可是時間長了,慢慢的他們就厭煩了,一個方面,小兒媳有自己的生意要照顧,還要接送孩子上學,女兒因為嫁的遠,不可能天天過來。
照顧張婆婆的責任,還是落在了大兒媳的肩上。
雖説大兒媳婦其實還算是刀子嘴,最終還是豆腐心,看到婆婆躺在牀上沒人照顧,雖然嘴巴上還是説,不會幫忙來照顧,也是還是不會真的不管她。張婆婆當年與大媳婦吵架,説不需要大媳婦照顧,此刻都不算數。
大兒媳照顧她不説很用心,可也把他的生活安排好了,張婆婆還甚是不滿意,經常羅嗦問二二兒媳婦為什麼不來,説大兒媳婦照顧得不好。
大兒媳也不生氣,張婆婆罵她,她就長久一段時間再來看看張婆,不照顧她喝水上廁所。張婆婆憋急了,只能拉在尿布上,晚上在統一處理,這樣一兩次之後,張婆婆也學乖了,不敢再出言辱罵大兒媳了。
李婆婆打電話想要小媳婦來照顧她,可小媳婦和小兒子卻告訴他,生意忙,還要接送孩子,確實沒辦法。只有星期六能過來輪換一下,女兒也只能隔幾天來一次。
感言其實像張婆婆這樣的老人還是挺多的,仗着自己兒女多,偏心某個兒女,跟某個兒媳關係理不好,覺得反正我兒女眾多,也不指望你一個,結果到最後是你吼吼着那個不用她照顧的那個兒媳來照顧你。
作為老年人,你的心可以偏愛哪個兒女,但不能過分的偏袒,就像張婆婆,只顧着小兒子家,大兒子就把他當成外人,甚至仇人。
如果你們家沒有很強的經濟能力,不能請護工或保姆,那麼照顧老人的多數還是壓在兒媳的頭上,而且還是那個家裏比較過得一般的媳婦頭上。
經濟條件較好的兒媳,能親自來照顧你基本是不可能,他們過慣了錦衣玉食的日子,過不得伺候人的日子,他們心裏是非常不樂意的。
你偏愛哪個孩子在心裏疼愛就好,別表現出來,或是表現稍微一丁丁的偏心,人家一般都能理解,畢竟真要一碗水端平幾乎是不可能。
但過分的偏袒哪一家,使到另一家感覺到受冷漠,受鄙視,從而形成婆媳關係和戡睦裏關係的矛盾,那’這個老人也太不會做人了。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年輕時候,如果婆婆能夠盡力維護好婆媳關係,到你老了需要媳婦照顧的時候,媳婦一般都是義不容辭。畢竟照顧人的時候用心一點,與不用心差別還是很大的,受苦的最終還是老人自己。其實也並非一定是要子女貼心照顧。養老畢竟現代社會跟以前不一樣。
寫在最後很多年輕人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在慢慢淡化,很多人支持丁克不生孩子,該享樂的時候自己享樂,或者在被父母催生的時候就一句話應付父母:生了孩子,就一定能指望孩子來養老嗎?
現代社會人沒有根,不知道孩子的根會落到哪裏,很多孩子長大都不會在父母身邊,更指望不上他們貼身照顧。
其實多數人生了孩子之後,並非一定指望孩子來養老,每個人工作是安身立命的,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來源,那個人基本上不會有安全感,除非他家裏有礦,不工作也可以安全養老。
但是,畢竟有孩子和沒孩子心態是不一樣的。除非個別的大逆不道之人,一般的人在父母年老時候多少都會要照應一下,他可以不貼身照顧,可是大多會請義工請護工或者送到養老院,經常去看了一下。
做父母的,只要兒女安好,相互有交流就好,能貼身照顧父母的真的不多,可是能在關鍵時候找上一個好的護工,老了之後有個不錯的養老院可以居住,兒女經常來照看一下就很好了,比那種孤獨一人的人老了成為荒島的心態,不知好多少。
現時養兒防老這個概念在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中慢慢淡化了,但是當父母説出”以後我不指望你養老“”這句話的時候,傷害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心,可能是所有的孩子,還有愛他們的人,比如兒媳,女婿等等的心,也無形拉遠了你和他們的距離。
父母還是要儘量一碗水端平,強勢的婆婆結局一般都不太好,但強勢的兒媳最後也會變成強勢的婆婆或丈母孃。風水輪流轉,做人還是得悠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