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又翻出了新冠病毒“實驗室泄漏説”,玩起了政治炒作的老把戲。
對於政府這一出,美國人自己也很迷茫:明明衝着“我們該怎麼辦”選了拜登,怎麼又變成了不停提問“我們該怪誰”的特朗普?明明在特朗普時代,“實驗室泄漏説”被公認為是總統“甩鍋”、被人唾棄的陰謀論,到了拜登時代,怎麼突然也這樣了?
圖説:關於病毒的調查,應該遵從科學,而非服從政治。AFP
由情報部門調查?
90天,這是拜登給美國情報部門下令找出所謂“疫情源頭”的時限,理由是要考慮所謂“新冠病毒從實驗室意外泄漏”的可能性。
顯然,所謂調查“疫情源頭”,就是要將“實驗室泄漏説”坐實。否則,關於病毒的調查為什麼要由並不直接相關的情報部門展開?
美國媒體一片“歡騰”,爭先恐後為政府炒作“實驗室泄漏説”,社交媒體臉書也宣佈不再刪除“實驗室泄漏説”相關帖文。然而它們或許沒有意識到,它們正在給自己埋雷。
有人指出,調查必須基於科學方式,“你不能預設結論,然後選擇性地摘取符合結論的數據”。但由情報部門展開調查,本身就不是“基於科學”的做法。僅僅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懷疑美國的動機。
圖説:美國網民對拜登政府所謂的“調查”感到困惑。twitter
讓疫情謎團更謎?
事實上,試圖坐實一個荒謬的理論,並不見得對拜登政府有多少好處。
“拜登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確實有一些政治風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文章稱,如果“實驗室泄漏説”被證實是無稽之談,拜登和特朗普都將面臨對防疫工作透明性,以及放任政治動機“污染”調查的質疑。
而這場調查本身,以及美國媒體和社交媒體的興風作浪,正在美國國內製造混亂。
“拜登的做法加重了圍繞疫情的謎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文章寫道,“拜登的做法似乎是要將病毒的傳播、錯綜複雜的流行病醫學謎題和大國博弈等諸多因素攪和在一起。且不説拜登政府是否打算渾水摸魚,這種做法會加深人們對世衞組織的不信任。”
當然,此舉也在加深美國民眾對本國政府和媒體的不信任。
“由此造成的損害將超出圍繞‘實驗室泄漏説’展開的辯論本身。”美國《平板電腦雜誌》首席技術官布隆寫道,“每一個反疫苗者都會説:‘看,他們之前説這是陰謀論,突然又説不是陰謀論,所以到底應該相信誰?’”
針對臉書跟風“實驗室泄漏説”的舉動,布隆貼出專欄作家西格爾去年為雜誌撰寫的一篇文章表明態度。西格爾寫道,一些科技公司以所謂“公共安全”名義,利用審查機制和算法決定人們能看到什麼、不能看到什麼,“當它們採取的行動影響了公眾安全,傳播了誤導性甚至是徹頭徹尾的假消息時,會發生什麼?”
還有人從美國政府對“實驗室泄漏説”的“痴迷”中聞到了恐怖的味道。
“有些人試圖將‘實驗室泄漏説’變成政治武器。”《大西洋月刊》專欄作家弗魯姆寫道,國會參眾兩院共和黨人現在不但要求調查新冠病毒起源,還要求調查美國科學界在其中的作用。“從許多方面看,正在發生的事情似曾相識,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美國也是如此……共和黨人利用外部威脅將矛頭指向國內意識形態問題,以證明自己‘內外受敵’以及‘清理門户’的正當性。美國現在大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圖説:難道,政治人物特朗普化,才是美國真正的“政治正確”?rnd.de
無論如何都要贏?
不過,拜登政府似乎已經顧不得這些。
《紐約時報》指出,對於90天后調查“顆粒無收”的可能性,拜登政府似乎也想好了對自己有利的説辭——都是因為中國不透明。説到底,就是無論如何都要贏了這場“指責遊戲”。
只是,意義何在?
病毒溯源本就是艱鉅而又漫長的科學研究過程,將時間耗費在“實驗室泄漏説”上,只會浪費用來解決問題的時間。
更何況,拜登政府大概率會失望而歸。
疫情暴發至今,“實驗室泄漏説”始終缺乏證據。“政客的説辭並沒有讓疫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反而打擊了科學家的積極性,拖慢了他們發現疫情真相的腳步。”《今日俄羅斯》評論稱,“回顧美國本土生化武器的歷史,似乎能夠理解美國為何如此痴迷於‘實驗室泄漏説’。在生化戰爭問題上,美國是最沒有資格指責他國的。”
在全球設有200多個生物實驗室的美國,可別一把火燒到了自己身上。
新民晚報記者 齊旭 實習生 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