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美國搞基建,硬拉中國當靶子太牽強

美國政府近日推出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劃,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必須先堅強本身實力,未來才能夠與中國在國際上競爭。在6日舉行的新聞簡報會上,白宮發言人再度強調與中國競爭的重要,並説這獲得“美國人民與兩黨的支持”。

從奧巴馬時代開始,基礎設施陳舊已經成為美國民眾以及兩黨的共識,但在重啓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上,卻一直難有實質性進展。加州高鐵討論了十幾年,至今依然停留在圖紙上;高速公路曲曲彎彎,經常只能開每小時幾十公里的速度;機場候機樓矮小陳舊,按照拜登的説法,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下飛機,會以為來到了“第三世界國家”。而特朗普也説過,與中國新竣工的大橋相比,華盛頓的大橋像一個“小土豆”。

拜登雄心勃勃地宣佈,未來幾年將有一個“一代人一生中只能經歷一次”的偉大計劃,而這個計劃的最核心部分是基建。美國新一屆政府上任伊始就重視基建,試圖重振經濟、推動就業,本是情理之中,卻偏偏對中國念念不忘。而特朗普馬上表態,稱拜登將公司税上調7個百分點,以支付基建項目投資,將會“把數千家工廠、數百萬個工作崗位和數萬億美元”送到海外,是在送給中國一份“大禮”。

無論是提出和反對,都拿中國説事兒,正在成為美國政壇的一種慣性思維。

按照拜登的計劃,將公司税從21%增加到28%,恢復到奧巴馬執政時的水平。而減税是特朗普執政期間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在特朗普身後,是大量從內心深處抗拒税負、抗拒政府幹預經濟的民眾和利益集團。

拜登選擇匹茲堡發佈他的宏大基建計劃可謂用心良苦。作為曾經的“世界鋼都”,匹茲堡曾佔據全美國鋼鐵產量40%的份額。隨着美國製造業轉移,以汽車城底特律為代表的大部分大湖區城市陷入衰落,沿大湖區南岸成為“鐵鏽地帶”。製造業所提供的大量高薪且體面的工作機會流失殆盡,大量曾經躋身於中產階級的白人藍領工人經濟和社會地位都跌落到社會底層。2019年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真切地反映出工作機會對美國工人的重要性,電影的拍攝地,俄亥俄州的代頓,是“鐵鏽帶”眾多曾經生機勃勃城市中的一個,福耀買下了曾經關張的汽車玻璃工廠,讓當地工人重新有了工作,但他們的心氣兒顯然並沒有因此而提振多少,強烈的宿命感在工人之間傳染,人們再也回不到曾經。

但匹茲堡不一樣,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其轉型成為一個在科技、生物、文化產業方面蓬勃發展的新型城市。轉型過程中並沒有拋棄製造業,而是走了一條政府支持規模更小、技術更先進同時企業能夠成長的道路。在發展規劃中,匹茲堡把研究性大學和高科技企業緊密連接,在計算機、生物技術、先進材料、機器人、環境技術等領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匹茲堡的發展過程中有兩點公認的成功之處:一是市政府對發展的全面規劃和長期執行。匹茲堡的產業政策與其他許多城市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完全不作為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在發展方向上,雖然民主黨長期主政,但與以共和黨為主的大企業和富豪家族有良好的溝通和妥協。可以説“匹茲堡模式”正是拜登向美國人傳遞的治理方式。

要想達成共識怎麼辦,從拜登匹茲堡演講中提到的另外兩次“一代人只能經歷一次的偉大工程”——上世紀50年代的州際高速公路建設及60年代的太空競賽兩個項目的歷史背景來看,進行耗資巨大的公共投資,唯一的方法就是樹立一個足夠威脅美國本土安全的敵對方,而蘇聯是那個時代“最完美的敵人”。如果沒有,那就製造一個。中國成為目前華盛頓認為最適宜選擇的對象。

但這種樹立假想敵的招數從另外一個角度已經預示,拜登的基建計劃依然與他的前兩任一樣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即便是那些最反華的政客和媒體內心也清楚,中國不是當年的蘇聯,並不是一個對美國本土安全構成威脅的敵人,而是一個利益競爭中的強勁對手。

將與中國競爭作為增加税收搞基建的邏輯,與為了在班級考試中考第一向家長申請一輛跑車一樣牽強。美國的基礎設施雖然老舊,但並沒有到普遍影響使用的程度,美國人嘴裏説希望基礎設施更新,但在商業利益上,老舊基建改造並沒有太多油水,私人機構參與熱情低,而完全依賴公共開支,從大家口袋裏掏真金白銀,則很難得到支持。所以,美國搞基建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某種程度上有歷史必然因素,而不僅僅取決於決心的大小。(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3 字。

轉載請註明: 劉戈:美國搞基建,硬拉中國當靶子太牽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