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策二》龐葱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件事前因後果非常容易被輿論所引導,加上“三人成虎”的定律影響,不明真相的吃瓜羣眾,也會被偽事件帶動,輿論的力量是可怕的,有一個拍了一張照片,最終選擇自殺。
凱文·卡特出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他的父母是英國移民,他是一個白人,年少時期,卡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賽車手,16歲那年從天主教學校畢業之後,卡特開始學習醫藥學,但因為成績太糟糕,最後放棄了,他進入了南非軍隊。
以前卡特在白人區還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種族歧視,但進入這裏之後,發現了一個殘酷的現狀,身為白人的卡特因為支持黑人,遭到了毆打,1980年離開了軍隊,隱姓埋名在一家照相機器材商店工作。
因為工作需要,他能夠接觸到一些新聞工作者,他開始對新聞行業產生了興趣,1983年他就開始從事新聞行業,還加入了約翰內斯堡星報,認識了一些同樣致力於揭露種族制度罪惡本質的攝影師。
在80年代中期,他因為報道了一種名為“火項鍊 ”的酷刑而受到了關注,這種刑法家就是將輪胎綁在犯人身上,在點燃輪胎,他一直奔走南非,當過戰地記者,深入過種族衝突的一線,歷經數次死亡危機。
1993年的蘇丹戰亂頻繁,同時又發生了一場大饑荒,卡特跟着救助組織來到了蘇丹拍攝一些蘇丹現況,希望能夠得到全世界的幫助,一天,他看到了一個震驚人心的場景,一個瘦得皮包骨的蘇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濟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動了,趴在地上。
而在不遠處,蹲着一隻碩大禿鷲,它正貪婪盯着地上奄奄一息的瘦弱女孩,等待着即將到嘴的美餐,卡特搶先拍下了這一鏡頭,1993年3月26日,美國著名大報《紐約時報》刊登了這張照片。
這張照片引起了極大反響,他還得到了普利策新聞獎,然而普利策新聞獎卻將輿論推上了高峯,佛羅里達一個記者轉述了一篇專欄文章,大意是:你看這自私,不關心民眾的媒體和記者,踩在小女孩的屍體上得了普利策獎。
所以的一切都圍繞着道德展開,走在街頭,有人質問他“你為什麼不去幫幫那個小女孩”、“拍下這張照片你不覺得是恥辱嗎”,除了德道以外,很快就發展成了暴力事件,死者為肯·奧斯特布魯克。
他是卡特的朋友,兩個人一起組建了“砰砰俱樂部”,自從他得獎之後,許多人都來到俱樂部採訪跟卡特相關的人員,肯·奧斯特布魯克在一次採訪當中被槍殺,兇手趁着混亂跑掉了。
卡特知道這是衝着他來的,肯的死亡,對他打擊非常大,那顆子彈本應該打在他的身上,1994年7月27日,卡特先是在外面拍攝了一下片子,又見了肯的妻子,安慰了一下她,晚上7點。
卡特開車來到了布萊姆方特恩斯普洛特河邊,他將一截軟管固定在排氣管上,並將軟管夾在車窗上,他啓動了車子,打開了隨身聽,隨後躺在座椅上,他吸着汽車尾氣,自殺了……
卡特的死亡再一次引發了輿論,普利策獎的評委約翰·卡普蘭,更為震驚,他對記者説,評委很仔細的觀看了照片,在照片上有註釋,提示會有人幫助這個小女兒,她並不是孤身一人,在小女孩的手上還有一個環,説明他當時受到了人道保護,評委都堅信,如果這個小女孩需要幫助,攝影師決定會施以援手。
跟卡特一起工作的Joao Silva在後來的採訪當中,也講述了一些當年的拍攝情況,他們落地時,有30分鐘自由活動的時間,兩人拍攝了很多照片,其中一個孩子蜷在地上哭,她的母親在領救濟糧,暫時沒有時間照顧她。
這時一隻禿鷲落在她身後,他跟卡特都拍攝了這張照片,禿鷲後來飛走了,但是卡特的照片得獎了,他的並沒有得獎,卡特在自殺前留下了一張字條,上面寫道:真的,真的對不起大家大,生活的痛苦遠遠超過了歡樂的程度。
卡特只有一個攝影師,他沒有能力拯救非洲人,他只能拍攝一張合適的照片喚醒人們心中最後一份光明,他的照片在刊登之後,女孩得到了愛心組織的救助,但他卻因為這張照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卡特的死亡和小女孩遭遇的不僅僅是個人承受着痛苦,更加深層次的是戰爭,是戰爭所帶來的種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