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苗寨·梯田
在丹寨縣龍泉山下,倘若你要去尋覓一眼古井、一個苗寨、一片梯田,自然就是龍泉鎮高要無疑!
2020年 12月21日正值農曆冬至,筆者沐浴着暖暖的斜陽,爬上了高要苗寨對面山頭的觀景台,因為高要在東、觀景台在西,就二者而言,觀景台算是居高臨下。下午三時許正是冬陽偏西之時,一縷縷陽光灑在青瓦慄壁的高要苗寨、灑在彎彎溜溜的梯田,斜陽也瀉到泉水翻湧的古井。
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處在陰氣高漲、陽氣發生之時,也是傳統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陽光雖然明麗,但是卻暖洋洋的,沒有一點烈火味,吹來的輕風倒是有一點寒意!不過,經過前些日的寒氣逼人,今天能夠享受到懶陽的一點柔情,倒是感覺到一絲絲愜意!
高要苗寨幾乎橫坐在山脊上,由於山面傾斜,算是坐落在斜坡之上,寨中冒出一眼清泉,常年流水不斷,不但可飲用水,也為在下方開掘的梯田提供了灌溉水源。高要苗家人將在平原的稻作文明帶上了苗嶺。經過千年來的開山墾地,形成了今日的帶狀梯田,也被譽為“縐紋式”的平原稻田,也造就了“高要式”的稻作文明。現在,高要有1200多人,耕耘着這1000餘畝梯田,讓子子孫孫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

斜陽照射到高要苗寨,苗寨顯得尤為陽光而靚麗,冬季裏的梯田線條十分清晰,彷彿用梳子梳過的一樣,從山的北邊梳到南邊,一條一條的、一層一層,在春夏秋冬呈現出各領風騷的景色。當下的冬季,泛着粼粼波光的是養魚的過冬田;田裏梳理出一道道泥埂的則是剛種下的洋芋,正在土層裏生根發芽,準備着來年春夏的滿田碩果;還有那青幽幽的蔬菜……
從那遠遠的青瓦房屋頂冒出的一抹抹青煙,在微風中輕盈曼舞,也許是誰家正在操鍋弄灶,迎接遠方的貴客!雖然現在時興電器弄飯做菜,但是沿用柴火做飯還是舍之不去的鍋灶方式。灶孔裏燃燒的柴火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縮影;火紅的鍋底是激情和力量在“燃燒”,能量的轉換是無窮,“人是鐵飯是鋼”就是在這種熔爐裏淬鍊而成;裊裊炊煙不僅僅是一道道風景,更是一絲絲魂牽夢繞的鄉愁!
燕去留空巢,春來仍是家。在一苗家木樓的屋檐角,還貼着一窩空空燕巢,冬天一旦遠去後,春燕會回到這裏,這是它的家。春天來了,高要苗家會迎來春燕的迴歸,屆時春燕滿天飛,燕鳴繞屋樑。它們將在這裏築巢,生兒育女。苗家人有“燕來家興望”之説,所以對燕子非常友好,從來沒出現打燕傷燕之事。
高要的春夏秋冬景色各有千秋。夏天,翠色滿目,綠意充盈。清風下的綠浪從山腳翻滾上來,似乎將苗寨淪陷於綠海里。漸漸地,稻苗從嫩綠向青翠轉變。當杜鵑鳥急鳴山山嶺嶺時,稻香將瀰漫整個高要苗寨;當催米蟲在樹林中拼命高鳴時,太陽曬紅了臉,稻禾笑彎了腰,穀粒慢慢變黃了。當雲影飄過金燦燦的梯田時,稻穀像畫妝式變化之快,這就是秋天裏梯田最美的時節。倘若你在秋天的斜陽下,從觀景台斜視梯田,自己身影也將被陽光投射到橙黃橙黃的稻屏上。你左右走動,影子也隨之走動;你揮揮手,影子也出現揮動的手勢……
冬天的斜陽很美,美得十分温柔。筆者趕緊走下西邊的觀景台,去古井邊攬一抹斜陽。
斜陽還未沉入西山後,來到了古井旁,古井掩映在幾棵蒼松和一叢翠竹之下,古井是重新修整過的,“井田式”的古井有四層外直角水渠,中間一個方形一一冒出股股井水,並還不小呢!據介紹,出水量達20噸/小時,飲用水泉。也常常有人來挑新鮮井水,雖然已有水管水了。特別在新年新歲,新媳婦們都興到古井挑新水,圖個新年新歲新好運。第二層是洗菜用水,四角出水口流淌着白花花的井水。第三層是洗衣物之類,並且要逐層降低,防止污水倒流。第四則是灌溉稻田水,保護着內部各層井水的安全衞生。

此時,幾位婦女提着菜籃來井邊洗菜,一個老頭也端着洗衣盆來洗衣服,三位年輕苗家女士來井邊拍抖音,希望將高要苗寨傳到外邊的世界去!
看到修葺一新的古井,不得不感嘆設計者的智慧。那翻湧的泉水,那流淌的清泉,讓人想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抬頭一看,2002年7月1日丹寨縣水利局專門立有一塊青石碑,碑文題到:飲水思源。原來,這省長幫扶項目工程。當筆者在看閲碑文,一位村民前來介紹,“這是省長幫我們修的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