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關乎羣眾利益的案子,他緊盯不放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綜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1年元旦假期,許多人滿懷期望,憧憬着新的一年,而湖北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原主任、三級高級檢察官王朝陽的生命,卻進入了倒計時。

1月1日18時20分,在工作羣裏討論訴訟線索;18時58分,解答同事的疑問;2日10時,撥通助手的電話,溝通執法數據問題;當天下午,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去世,王朝陽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公益訴訟檢察事業,年僅49歲。

12月2日,在武漢舉行的追授王朝陽同志榮譽稱號命名錶彰大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追授王朝陽“全國模範檢察官”稱號,中共湖北省委追授王朝陽“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只要看到一絲線索,就不會放棄”

翻開王朝陽的筆記本,工作安排寫得密密麻麻;書桌上永遠放着一張地圖。每年跑遍湖北15個市州分院,是他生前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有個廢舊水渠的案子,污染很嚴重,我得去看看。”抓起筆記本電腦、兩件換洗衣服,他邊説邊往泛舊的黑色雙肩包裏塞。

趕火車、乘汽車,輾轉8個小時抵達當地,現場觸目驚心:衞生紙、菜葉、礦泉水瓶,各種生活垃圾堆在這條長2公里、深2米的水渠,嚴重影響人居環境。

人羣裏,一位老人拉住王朝陽,指着自己身後的小樓房説:“一到夏天,渠裏的污水常常滲到我家。積水很深,還有人失足摔倒,卻沒人管。”

接到訴前檢察建議後,當地有關部門互相推諉,局面僵持不下。為了促進整改,王朝陽多次前往現場勘驗、走訪,指導當地檢察機關確定監督對象、補充固定關鍵證據。

2020年12月,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聽到結果,王朝陽長長舒了一口氣。為了這一天,他整整奔走了兩年多。

“想請他回來看看,他應該會高興!”站在乾淨整潔的水渠旁,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李春波眼睛濕潤了。

“只要是關乎羣眾利益的案子,他一定會緊盯不放。”李春波説,“他時刻想着工作,只要看到一絲線索,就不會放棄。”

去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佈的一份抽檢通報顯示,武漢一家超市蔬菜農藥殘留超標。

因為這條網絡上的線索,他聯繫到武漢市、區兩級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層層溯源,撥開真相。“蔬菜銷售體系複雜,很可能存在多手經銷問題,要全鏈條跟蹤下去。”王朝陽説。

他叮囑案件承辦檢察官朱標,雖然行政機關已介入處理,但檢察機關還應跟蹤調查、適時監督,才算為人民羣眾守好了監督大門。

“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在膠着時刻。大多數人居家隔離的時候,王朝陽已帶頭恢復上班。

他迅速帶領幹警赴定點處理醫療廢物的企業、醫院、方艙,實地查看新冠肺炎醫療垃圾收集、轉運、處置情況,防止醫療廢物處理不當造成環境污染或疫情蔓延。

“這條線索這麼棘手,算了。”有人勸王朝陽少找麻煩。

“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啃。”他態度堅定。

在現場,王朝陽總是提醒同事穿好防護服、站遠一點,自己卻主動扒開醫療廢物垃圾桶查看包裝標識,到焚燒醫療垃圾的車間進行檢查。

他時常説,公益訴訟檢察經常與食品藥品、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打交道,這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嶄新職能,需要檢察官不斷學習、實踐、拓寬思路,不能投機取巧。

“少坐凳子,勤動腦子,多動步子”是王朝陽的口頭禪。他曾在一個月時間裏往返相關部門16次;為解決長江違法堆放工業廢渣問題,他一天跑遍武漢三鎮,行程150多公里。

有着多年反貪工作經驗的王朝陽,眼光格外敏鋭。他抓住公益保護這個核心,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為重點,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履行職責。

2018年4月,在王朝陽的建議下,湖北省檢察機關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期間,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壩人民檢察院獲取線索,長江宜昌段碼頭大量船舶僅利用臨時作業設施交岸處理船舶污染物,環境污染風險大。

污染物應該交給誰?誰來管?轉運車船有沒有亂叫價現象?在宜昌,王朝陽當場拋出幾個問題。“他前後實地查看了6個碼頭,登船檢查40艘次,帶着我們走訪了30多家相關職能部門……他總是衝在最前面。”葛洲壩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李瀾回憶。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北省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4202件,起訴361件,督促治理污染水域8.78萬畝,清理河道244.3公里,恢復林地3384.3畝。

“他身上那股向上向善的精氣神始終沒變”

“漢江被人為投放了大量捕魚地籠網!”一天深夜,接到線索,王朝陽馬上將其交辦至湖北省老河口市人民檢察院。

不久後,老河口市開展了一場“清江行動”,共查獲銷燬地籠網2000餘條,收繳電捕魚器5台。這起案件成為全國首例檢察機關提起的“長江十年禁漁”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此案的辦理,得益於王朝陽一手操辦的“湖北省公益訴訟智能輔助辦案系統”。

辦案線索是公益訴訟檢察的頭等大事。王朝陽將多年訴訟工作經驗轉換為計算機語言,幫助基層幹警尋找案源。

王朝陽主導研發的這個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可以實現實時在線指揮調度;對轄區內的飲用水源地、自然保護區、排污企業等進行重點監控;通過大數據抓取網絡輿情,自動推送線索……上線一個月,就收集案源27萬餘條,自動推薦線索1200餘條。

2020年10月,因心臟不適,王朝陽住進了醫院。進行心臟造影術後,醫生要求他留院觀察兩週。人雖在醫院,可他手頭的案子一個接着一個、電話鈴聲一次又一次響起。他説:“我還是回去上班更踏實些。”

他堅持出院了。沒有休息一天,就全身心投入緊張忙碌的工作中。

去世前兩個月,王朝陽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演示辦案系統的功能。最高檢第八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邱景輝感慨道,“只有精通公益訴訟檢察業務,真正理解辦案的現實需求,才能設計出這樣智慧能幹的辦案系統。”

去世前一週,王朝陽還在指導湖北黃石兩級檢察院幹警辦理木材加工廠噪聲污染案件,與技術人員溝通輿情推送工作。他曾多次提出,可以把這個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的辦案系統供全國檢察機關免費使用。

沒有震撼不已的驚濤駭浪,沒有命懸一線的生死搏鬥。公益訴訟檢察,這份尚處在探索階段的新興業務,王朝陽一直堅守着,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着。

“最打動我的是他的正義感。相識這麼多年,他身上那股向上向善的精氣神始終沒變。”王朝陽的妻子説。

“這兩年,他工作很辛苦,常常到處奔波,我建議他考慮換個崗位,他每次都説不行,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王朝陽的母親説。

“他身上有着我們內心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我們會一棒接一棒,把公益訴訟檢察這份事業繼續幹下去。”王朝陽的同事們説。

《 人民日報 》( 2021年12月0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