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辣味”,既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立場態度;履職者的辣言辣語,本就是參政議政該有的樣子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眾號5日發表了題為《座談會上,他一開口就帶着一股“辣味”……》的文章:2021年11月12日下午,教育部的一場會議正在進行,輪到全國政協委員許進發言,他一開口就直言:“我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關於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必修課地位’的提案,對於教育部的辦復結果,我的評價是‘不滿意’。”
不滿意、不同意、不認可,這是一種正常的態度。要知道,不同的政協委員來自不同的社會領域,有着不同的看待問題視角,聽取了不同的羣眾意見,自然可以有不同的建議。許進委員認為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佔比過重,這樣的課程設置與素質教育、科技發展、國際形勢、人類成長規律等實際需要並不符合,急需改革。
教育部負責承辦提案的司局負責同志則回應:“關於降低義務教育階段外語課比重的建議,涉及方方面面,意見不一,需要充分聽取家長們和各方面專家的意見。而中國的外語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探索多種路徑……”這種坦誠的交流,其實就更利於公眾全面地看清現狀和問題,然後對一些政策抱有期待,對一些過程保持理解。
批評和建議,是政協委員在履職過程中,擁有的再正常不過的選項。根據政協章程規定,政協委員的權利包括“通過本會會議和組織充分發表各種意見、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和該地方重大事務;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許進上來一句“不滿意”,這是批評,接着展開談自己的看法,這就是意見。他既是在履新自己的職責,也是在行使自己的權利。
所謂“辣味”,既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立場態度,它可以被拆分為嚴肅、認真、責任感等。什麼是為人民負責任的態度?很簡單,就是有事説事,有問題提問題,有不滿或者不同看法就坦然表達,這就是政協委員的基本職責。
相反,如果自己明明不滿意,卻非要保持沉默或點頭,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民主協商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也不是相互攻擊、爭吵不休,而是大家在同一張桌面上,站在人民的立場,本着解決問題的態度,相互交流意見和看法,商討對策,提出合理的、成熟的、科學的建議。
事實上,政協委員雖然不直接參與決策,也是很多大政方針和重大事務的“把關人”,或者説是質檢員。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應該被充分吸取,以免在事後才察覺出問題來。換句話説,“辣味”也有防腐保鮮的作用。
所以,無論是被批評、被建議的機構單位,還是普通民眾,我們都要聽得進這種“辣味”,並習慣聽這種“辣味”。
正在進行的兩會,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重要窗口。履職者的辣言辣語,本就是參政議政該有的樣子,也是社會走向民主進步的催化劑。這樣的“辣味”,也不妨多一些。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樊成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