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從有了孩子,很多媽媽都成了育兒專家,育兒書、文章、科普各種看,其中不少文章中都説到:
不能對孩子發脾氣,經常發脾氣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還會非常在意別人的情緒,活得很膽小卑微。
我曾經認為這個觀點是對的,因為媽媽曾經也喜歡對我發脾氣,我是比較敏感的性格,後來她一生氣我就知道,儘量不惹她,表現得乖乖的。
我不想我的孩子那麼小心翼翼,我不想像媽媽那樣對孩子發脾氣。
但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會控制不住內心的怒火,但發完脾氣之後,又會後悔不已。
朋友曾經問過我,你説這世界上有沒有一種媽媽,她永遠不對孩子發火,都是温和又堅定的跟孩子相處。
我説應該沒有吧,畢竟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懼四種情緒,永遠温和的人,反正我是沒有見過,特別是對着個熊孩子,還能永遠淡定,除非她是如來佛祖。
但最近這段時間,看到各種新聞裏報道出來的父母發脾氣的方法,真的是不敢苟同。
或是因為孩子在學校打牌,就一巴掌扇在孩子臉上,導致孩子跳樓的。或是因為懷疑孩子投了錢,憤怒之下打孩子失手將孩子打死的。或是因為孩子不寫作業,就罰他去墳地反省的。
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也可以把自己的不良情緒表達出來。但不代表着我們可以隨意發脾氣,特別是面對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更講究方法。
如果不能體會自己情緒背後的需求,就可能會養育出有心理問題的孩子。
02
前段時間《脱口秀大會》上的爆更女王李雪琴,多數人都熟吧,她父母在她初中的時候,離婚了。從那時候開始,她就不再是一個孩子。
她成為了媽媽的保護傘,媽媽像個孩子,動不動就哭,經常會不開心,比她還要脆弱。
她説在家裏她從來不敢哭,心裏難過都是在外邊發泄完了,才敢回家。
她也不敢讓自己的成績下滑,她害怕別人説,父母離婚都影響到孩子的成績了。所以,她得了抑鬱症,本來好好的,突然因為一件小事就會不開心。
她還有好幾次自殺的經歷,雖然她是調侃着説自己自殺這件事的,但能夠看出來,她內在並不快樂,儘管她是北大的高材生,還曾經出國留學,但她身上並沒有佼佼者那種驕傲感。
其實作為媽媽,我能夠理解李雪琴媽媽的感受,中年離婚,一個人帶着女兒,肯定很喪。
內在的不安全感,以及自己的感情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所以看任何事情都帶着悲觀的色彩。
可實際上,她並不一定非要這樣苦情的,有這麼乖巧懂事的女兒,她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自己有什麼需求都可以儘量去滿足自己。
哪怕是她想找個男朋友,這是她的情感需求,就算是是自己的女兒也無權干涉她的。
03
很多時候,我們生氣就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説,孩子每天放學之後,要輔導他寫作業,而自己的工作還有些沒有處理,他磨磨蹭蹭,自然就很讓人惱火。
而用發火的方式,有很大可能可以讓孩子聽話,但他並不知道為什麼你要發火,內心是非常恐懼的,即使是他真的按照你説的做了,也是不情不願的。
孩子大了,還可能會有逆反心理。
正如《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所言:批評和指責使人傾向於自我保護並變得有攻擊性。
當孩子的行為影響到了我們的需求時,要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對着孩子發脾氣。
我昨天晚上就用了這個方法,孩子寫作業慢,而之後我要寫文章,還要做運動。他寫完之後,我給他洗漱完,就讓他自己睡覺了(平時都需要陪睡),他沒有反抗,幾分鐘之後就睡着了。
我當時沒有對他生氣,而是説:因為你寫作業太慢,現在到了我做運動的時間,如果不做運動,我就會身體不舒服,所以,今天需要你自己上牀睡覺了。
當然寫作業的過程中,我也忍不住的吼了他兩句,但我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他寫作業的速度一直都差不多的。
04
這裏就用到了《非暴力溝通》中的表達憤怒的方法,真的挺好用的,推薦給每個帶娃的老父母:
首先,當我們覺察到自己要生氣的時候,什麼都不要做
這其實就是在刻意避免批評或是指責孩子,因為這樣做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先冷靜一下。
其次,想想是什麼想法讓我們感覺生氣
情緒ABC理論中的,A是外界發生的事情,C是我們對事情的反應,想法就是B,也就是我們對事情解讀的方式。
還拿孩子寫作業這事舉例,我先不做我的事情,輔導你寫作業,你還這樣不珍惜時間,我又要熬夜工作了,真煩人。
這就是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第三,去了解自己想要滿足的需要
我想要孩子趕緊完成作業,我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或是看一集自己想看的紀錄片,或是看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書,總之,你要知道你自己真實的需求是什麼。
最後,如果孩子不聽我們説,那麼不妨先去傾聽他們的需要
因為我們是父母,註定要比孩子更包容些,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還沒有發展好,所以先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寫作業,聽他們的想法,讓他們自己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我們也可以給他們出謀獻計。
其實當我們認真傾聽孩子之後,他們自己多半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這四步走完,其實就是一個完美的表達憤怒的閉環,這也是不傷親子感情,還能讓每個人的情緒被理解和接受的雙贏策略。
做了父母,並不意味着不能發脾氣,只是發脾氣的方式和方法要改一下,畢竟我們多數人都不想傷害孩子。
即便是偶爾對着孩子發了脾氣,也要及時道歉,然後説出自己的理由,並且下一次要比這一次表現的更加冷靜一些,表達憤怒的方式更高級一些。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父母,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練習,不斷優化自己的育兒方法,能做到不斷自我更新,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好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