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流水般的太極拳表演
屏幕直播太極拳申遺成功宣佈瞬間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的現場表演
太極拳七大社區傳承人點亮“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主題儀式
美輪美奐的東溝夜景
萬人演練太極拳
全球太極人匯聚陳家溝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陳學樺姬姣姣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加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也經評審通過,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太極拳的申遺成功更加堅定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對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對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深刻啓示。
太極拳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
太極拳是什麼?
打開“百度百科”,是這樣描述太極拳的: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談到太極拳就不得不説太極。“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周易·繫辭》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作為中國傳統哲學裏一個重要的概念與範疇,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哲學思想和理念,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神。
因太極源起,17世紀中葉,太極拳在温縣陳家溝村由陳王廷創編以來,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曆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是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目前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是獨具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魅力的“國家名片”。
今年10月份在焦作發佈的《世界太極拳藍皮書》對太極拳進行了定義:太極拳及其文化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多元文化之大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藴聚着東方文化的精髓。太極拳藴含浸潤的“道法自然”“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形神一體”“心物一源”“陰陽和諧”等中國特有的深厚凝重的哲理,都是中國哲學深刻理念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厚底藴的直接體現。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入選標準中有這樣一個條件:入選項目應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按此標準對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作為傳承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太極拳當之無愧。
“太極拳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植根於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不僅滿足了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而且還能促進社會生態與人類發展進步。”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主任李閩榕説。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太極拳,正在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之一。
太極拳成功申遺是上下同欲的非凡成果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努力不可辜負。太極拳申遺也是如此。
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並把河南作為牽頭申報省份。申報工作涉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地區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河南焦作陳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河北邯鄲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河北任縣王其和太極拳,北京吳氏太極拳,天津李氏太極拳),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太極拳申遺相關材料撰寫、視頻製作等工作。
我省高度重視太極拳申遺工作,迅速成立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強有力的專業人員撰寫文本、拍攝申報視頻,並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對申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文化和旅遊部對申遺工作也給予很多指導。2018年下半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委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北京組織相關專家多次召開評審會,對申報文本、照片、視頻及相關材料進行完善修改。
2019年3月26日申報文件定稿,並由文化和旅遊部按時順利上報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太極拳列入代表作名錄,並非一早一夕之功。
國家有關協會給予了大力支持。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2006年,國務院公佈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先後命名温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我省在太極拳的挖掘保護、文化傳播、對外交流、文旅融合、傳承培訓、理論研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動太極拳成功申遺上起到了牽頭申報和至關重要的作用。
“焦作一直致力於推廣太極拳,從成立研究會到設立武術段位考評點,從主辦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到與鄭州大學合辦太極拳學院,特別是近年來着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太極拳的普及也走上了快車道,太極拳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太極拳發源地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説。
出席12月19日舉辦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的文化和旅遊部有關領導表示,“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是文化和旅遊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太極拳7個社區通力協作的結果,是廣大太極拳傳承人萬眾一心的結果,是各位太極拳研究專家辛勤耕耘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全面支持的結果。
增進人民福祉是太極拳發展的初心使命
太極拳申遺成功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省政府有關領導在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説,當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太極拳成功申遺,對於打造雲台山、嵩山、太極拳、少林拳“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促進我省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做好“太極拳+”,焦作人民一直在認真“答卷”。
推動“太極拳+文化”創新突破。把文化作為太極拳發展的靈魂,創作了“太極傳奇”“中華太極拳”等多部文藝作品,紮實推進太極拳祖祠祖林、陳王廷等名人名師故居項目建設,建成太極拳主題博物館,打造了太極拳文化IP新高地。
促進“太極拳+旅遊”蓬勃興起。站位區域融合發展、聯動發展、協調發展大局,推動“雲台山、嵩山”聯動、“太極拳、少林拳”聯手,啓動實施“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並上升為省級重大布局,太極拳研學、體驗、演藝等文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温縣黃河生態與太極文化融合新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打造了全域旅遊新亮點。
助力“太極拳+體育”加快發展。充分發揮體育賽事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成功舉辦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太極拳精英大獎賽等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定期舉辦陳家溝太極拳全國邀請賽等活動,帶動了太極服飾、器械、道具等體育關聯產業發展。
堅持“太極拳+教育”紮實推進。以教興拳、以拳促教,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等院校,成功爭取中國體育教育從業培訓中心太極拳測評基地落户焦作,建設規模館校30多家、成立協會40多家,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太極拳武校集羣,有力推動了太極拳教育集羣集聚、規模發展。
着重“太極拳+康養”提質增效。注重發揮太極拳獨特的健身養生功能,推出了以太極拳為主題的保健、醫藥、醫養、休閒等一系列特色養生產品,建成投用太極拳文化國際旅遊養生基地等一批康養項目,逐步構建了綜合康養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人民羣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在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佈會上,焦作市市長徐衣顯表示,將繼續認真做好“太極拳+”文化、旅遊、體育、教育、康養等文章,努力把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巨大榮譽和品牌效應,轉化為增進人民羣眾健康福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動力和具體行動。
繼前人之智,成當世之功,開未來之局。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不斷傳承創新、加強推廣普及、挖掘深刻內涵、拓寬發展空間,“太極拳+”在焦作,在河南,在中國,在全世界將“+”出無限可能。
太極拳的“歷史性時刻”
▶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
▶2006年,國務院公佈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中國民協、中國武協先後命名温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2008年,太極拳被文化部正式推薦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16年,G20杭州峯會文藝晚會上,白衣翩翩的太極拳舞者在夜幕下涉水而來。
▶2017年,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從河南焦作温縣陳家溝“點燃”,國內外600多個城市共1000多萬人參與其中。
▶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從陳家溝邁開“武”步,隨後國內200個城市和國外36個城市的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繹太極拳的精彩。
▶2020年12月17日晚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來源:河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