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心理叫作從眾心理,即為了躲避與別人的不一樣而產生的壓力,它迫使我們做了許多意願之外的事情。
實驗結果顯示,現實生活中只有少部分人可以在這樣的情形中保持獨立思考,大部分的人都會默默地跟隨環境發生改變。
有些人甚至自己都不明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受到了從眾心理的影響。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其中比較常見又無奈的事情就是隨禮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事情要隨禮去,親朋結婚、小孩百天、滿月等,但很多情況下這些隨禮都打了水漂,根本收不回來。
人到四十歲已經是“不惑”階段了,對世間各種事情應該看得清晰透徹,明白什麼樣的事值得做。
像下面這些明顯是虧本買賣,要學會勇於拒絕,不要再讓自己被壓力與閒言碎語牽着鼻子走。
為了收禮而舉辦的宴會不要去
有些人自己沒有能力掙錢,卻有不少歪點子斂財。
平時結婚生子這樣的人生大事擺酒收禮也就罷了,親朋鄰里的小事、租房搬家、領養寵物等各種瑣事也要大操大辦,讓別人不停地給他送禮。
哪怕平時見面招呼都不怎麼打,但只要有需要送禮的場合,他很快就能想起你,然後滿懷笑容地把邀請函遞到你手上。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這樣的宴會目的性太強,人到中年已經可以學會拒絕了。
這樣的人並不注重感情,只是利益至上。
一次次地忍讓並不能維繫你們之間的感情,相反,他還會覺得你太容易欺負,是個軟柿子,只會變本加厲地向你索取禮物。
而且這樣的人並沒有大多數人所擁有的禮義廉恥,即使你友善提醒他也不會改變。
正所謂“朽木不可雕也”,不要妄想自己可以改變他。
與這樣的人結交併不能為你的發展提供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倒不如趁早遠離這類人,給自己一份清靜。
只收禮不還禮的人不要送禮
沒有人會傻傻地一味給別人送禮物。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朋友親戚間的金錢禮物往來一方面是一份心意,一方面是為了維繫感情。
需要隨禮的場合講究的是有來有回,這樣感情才能長久維持,平日裏找人幫忙才開得了口。
但有些人的素質確實不高,自己收禮的時候“哥”“姐”喊得起勁,對你樂呵親切,等到需要他還禮的時候就開始假裝有事。
這樣的人太過於精明,把身邊的朋友都當作傻子應付。有些人甚至沒皮沒臉地在拒絕你的活動隨禮後,又要求你為他隨禮。
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及時離開,雖然可能會損失上次的禮金,但長運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有些人甚至沒皮沒臉地在拒絕你的活動隨禮後,又要求你為他隨禮。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及時離開,雖然可能會損失上次的禮金,但長運來看絕對是利大於弊的。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也有些人喜歡對朋友用小心思,你以厚禮對待他,他卻只還一分薄禮,兩人之間的付出根本不成正比。
這樣的人明顯沒有把你當成朋友,與其在他身上花費時間和金錢,倒不如把這些時間和金錢用到放鬆與提升自己身上。
這類人與上一類人很相似,他們根本不明白社交應有的尺度,如果你不明確拒絕,他們只會無視你委婉的暗示,不斷向你索取隨禮。
而等到你無力支付隨禮的時候,他們又會快速的把你甩開。
主人沒有親自邀請的禮不要隨
隨禮雖然是一項虧本買賣,但收到邀請函的人也都是主人認為關係不錯的人。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主人親自邀請你,是你在他心中分量的一種認證。
如果主人沒有邀請,就證明主人心中並不想與你深交,也不需要你的隨禮,這時就沒必要再趕着去送禮了。
何況現代人際關係這麼複雜,趕着隨禮難免有人會揣測你對對方另有所圖,有時會導致主人家刻意躲避你的熱情。
況且有不少人都在為不停的隨禮而發愁,不是主人親自邀請的客人反而有了比較好的理由躲避隨禮,也算是一件幸事。
人活到四十歲應該可以明白這一舉動背後暗含的意思,主人並不重視你。
雖然自己看重的人並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是一件十分令人傷心的事情,但與其沉浸在這樣錯誤的關係中不斷付出,倒不如及時止損,重新調整自己與主人的關係。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雖然講述的是隨禮的小事,但這其中也包含了不少人生態度與人生哲理。
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大多已經成家立業,更應該看清世間百態,撐起自己的家。
如果還在隨禮這樣的小事上不清不楚,處處吃虧,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因為隨禮不斷產生家庭糾紛,影響生活和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6 字。

轉載請註明: 到了四十歲,這三種“隨禮”沒必要,純屬浪費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