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這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兩個文明”都要搞好。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社會發展是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為前提和目標的。可見,社會主義現代化除了物質層面的進步,也包括精神領域的發展。這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必須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到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的高度,一刻也不放鬆地緊緊抓在手中。1949年9月,在新中國即將誕生之際,毛澤東同志就充滿信心地預言:“隨着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推動“兩個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瞭前進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連續性發展,要求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都有一個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問題。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在上下求索中華民族救亡圖存道路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思索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型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中國這塊古老大地上推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要持續追求物質文明的發展,同時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不斷書寫新的輝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沃土,中國式現代化的連續性發展必須建立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必須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全面推進,要求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包括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在內的各方面建設共同推進的奮鬥目標。要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不僅要建設一個國力強盛的富強中國,也要建設一個文化繁榮的文明中國。我們黨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在這一過程中社會主義文化不斷繁榮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我國文化資源大國和文明古國的地位還不相匹配,與我國的綜合國力還不相適應。古往今來,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過程。讓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在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求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注重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在馬克思看來,美好生活不僅包括物質上的體驗,也包括精神上的豐盈。當今時代,隨着人類生產生活領域的不斷拓展,人們的美好生活追求不僅僅停留在衣食住行等物質層面,對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統籌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既要實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家家倉廩實衣食足,又要實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人人知禮節明榮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我們必須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把改善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與提高素質統一起來,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曹熙_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