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作者:陳曦

雖然銷量只能代表過去的成績,但卯足了勁要爭上一口氣的車企們,往往都會在下個月的月初糾結上個月的數據,或零售、或批發、或細分市場區隔、或狹義廣義乘用車之分、或乘商並舉、或乘聯會、或中汽協……總之數字是死的,文字是活的,如何能讓數據看上去更漂亮,那就如何公佈。這就如年底BBA之間的豪華品牌頭名之爭一樣,雖然發佈的數據都有着各自的小心思,卻也沒有什麼問題。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大概是春天來了,春節過後的市場回暖讓車企們有些躁動,自主三強之間的相互角力也比我們預想的更為激烈一些。

先是長安汽車發佈了基於乘聯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其在二月份無論零售量還是批發量均為自主第一,同時根據車企各自發布的官方數據,CS75系列也中斷了哈弗H6長達61個月的銷冠連任。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隨後長城汽車公佈了一份來源為中汽數據終端零售數據的排行榜,其中顯示哈弗H6在二月份終端上險數為24,788輛,領先長安CS75系列,繼續蟬聯SUV銷量冠軍。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最後的高潮來自中汽中心保險零售終端數據的數據,其中顯示吉利汽車憑藉9.1萬輛的上險數,以領先長安汽車0.6萬輛的小優勢繼續穩坐自主一哥的位置,長城汽車則以6.9萬輛排名自主第三。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正所謂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一直以來,車企發佈的銷量數據由於渠道不同,經常會引發爭論。但有一説一,雖然乘聯會和中汽協發佈的數據來源於廠商自主提報,但正常情況下基本準確,從中也能對當前汽車市場的格局變化有一個大致的判斷和了解。

只不過,若非要找出一個權威客觀的數據來源,那麼自上牌量不再公佈之後,上險量就顯得更有説服力了。因為上險量統計的是車輛售出後購買交強險的數量,而根據國家法律規定,交強險屬於法律強制險,只要上路行駛的機動車就必須購買交強險,所以這一數據較為真實的反映了客觀事實。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與此同時,如果將零售量、批發量和上險量三者結合進行對比研究,往往還能得出車企更為真實的銷量狀況。比如説,如果當月批發量遠遠大於零售量時,可能是車企有壓庫動作,亦或是經銷商信心十足勇於進貨;零售量遠遠大於上險量時,則可能是車企數據注水,亦或是正處於銷量爬坡階段;零售量遠遠大於批發量時,很大原因是經銷商正在清庫且比較順利。

總而言之,上險量還是非常嚴謹且具有代表性的,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水分。因此基於2月份中汽中心發佈的保險零售終端數,不僅可以確立自主三強的排名順序之外,還可以發現除去南北大眾依舊一騎絕塵之外,自主三強在面對如上汽通用、東風日產、一汽豐田以及東風本田等強勢合資車企時,絲毫不落下風,甚至還將上汽通用擠出了三甲之列,市場地位一目瞭然,儼然形成了自主品牌的三巨頭格局。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目前,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變革,對於兢兢業業發展了60餘年的中國汽車工業來説,對於在研發和技術領域愈加充滿自信的自主品牌而言,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如何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成就中國汽車在世界舞台上的輝煌,才是自主三強需要真正考慮和麪對的問題。

至於每個月銷量方面的座次排名,在我們看來只不過是例行公事的調劑罷了。零售、批發、上險,到底那個數據更有説服力,其實也並不那麼重要。因為數據固然可以客觀展現車企當下的發展狀況,但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搭建的新賽道才剛剛起步,一切尚未到蓋棺論定的時候。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誠然,自主品牌憑藉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控以及本土化發展的成本優勢,以天時地利人和在當下的部分市場競爭中開始漸漸佔據主動,並取得了一些較為亮眼的銷量成績,但實話實説,面對同樣開始轉變的合資品牌,未來的形勢依舊嚴峻,所以切不可爭一時之氣,一定要清楚真正的對手所在,明白你們的使命所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1 字。

轉載請註明: 數據之爭:零售/批發/上險,到底誰更有含金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