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環球時報記者 李雪】“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輿論衝擊台灣之際,有島內媒體披露,台灣防務部門計劃推出2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特別預算案,用於加速提前量產導彈,尤其是對大陸具有所謂“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據稱,這份預算案已經得到蔡英文“拍板”。消息一經傳出,不少島內網民的第一反應是民進黨“又找名目蹭錢”。畢竟,且不説台灣是否真的具備相應的技術水平和能力,就算完成這一必定耗時多年的導彈計劃,真的能派上用場嗎?有島內政界人士就質問蔡英文,用特別預算買導彈相當於向台灣子孫後代“借錢買導彈”,與其如此,不如多買疫苗。而且,台灣人並不會因為導彈多而更加安全。“實際上,‘台獨’搞得越猛烈,給台灣帶來的損失可能越慘重。”台灣問題專家張文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明明疫苗不夠用,飛彈還買一大堆”
親綠的《自由時報》21日聲稱,這份2000億元特別預算案出台的背景是台灣要應對大陸的“武力威脅”,因此須強化“自主戰力”。除了生產具有所謂“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這筆經費還將用於造艦。據報道,台灣“國防部”已將“遠程打擊”納入最新“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建軍要項。
相關消息最先由台灣“毅傳媒”獨家披露。該媒體將這份特別預算案稱為蔡英文即將端出的“導彈大菜”,並引述“黨政高層”的話稱,為應對兩岸局勢變化,民進黨希望“中科院”各類型精準“遠程”導彈能夠加速提前量產。目前“中科院”研發的具備所謂“源頭打擊”戰力的導彈“至少”有9種,有些已開始小批量生產。
據多家台媒介紹,台軍現役射程400公里至600公里的導彈包括“雄風-2E”導彈、增程型“天弓-2B”導彈等,空射式“雄風-3”導彈正處於研發中。目前正在研發的射程達1000公里的導彈據傳有“極音速導彈”、“雲峯”導彈、增程型“雄風-2E”導彈、增程型“天弓-3”導彈等。“毅傳媒”稱,最神秘的是“極音速導彈”,目前僅能從台“國防部”公開信息反向推測其正在研發中。
儘管台媒在報道中反覆強調特別預算案注重發展“遠程”導彈,但一名軍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般來説,遠程導彈是指洲際彈道導彈。目前台軍的導彈主要以短程為主,具備1000公里射程的導彈只能勉強算中短程導彈。
對於這份導彈預算案,島內輿論反應複雜。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支持,揚言台灣建軍三大支柱為“潛艦國造”、添購和升級F-16等二代機以及發展導彈系統,其中,導彈系統是台灣防衞上“最大的嚇阻力”,能讓解放軍“出不了海,登不了陸”。民進黨“立委”蔡適應認為,增加預算能否同步增加產量是一大問題,因為製造導彈的設備機具、專業人員不可能馬上增加。他還提出,去年“國防部”想要購買美製陸射魚叉導彈的理由是“中科院”表明“國造”反艦導彈產能無法提升,這些話“言猶在耳”,若現在提出用於量產導彈的特別預算,等同於打臉。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22日批評道,特別預算的目的是規避舉債上限,如果實行2000億元導彈計劃,相當於向全台每人借1萬元買導彈,“債留子孫”。6月中旬台當局通過2600億元的“紓困4.0”特別預算案後,已相當於欠全台每人26萬元。“請問蔡英文,你以為借這些錢都不用還嗎?還是你向子孫借錢不會痛?”陳以信質問道,“明明疫苗不夠用,飛彈還買一大堆,這樣台灣人會比較安全嗎?”
2000億元的預算資金對於台灣來説的確並非一個小數目。據《自由時報》22日披露,在“行政院”已籌編完成的明年預算案中,經台軍方“積極爭取”,防衞預算為3726億元,較2021年增長3%。也就是説,2000億元相當於台灣一年軍費的50%多。
“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21日對媒體稱,院會計劃26日通過的2022年總預算案沒有包含2000億元特別預算。《聯合報》稱,該預算案已由“國防部”呈報,但“行政院”尚未核定,預計將在9月初送至“立法院”審議。“不予評論”,這是台灣“國防部”對此事的回應。
抱美國大腿遭猛批,民進黨想“洗白”?
民進黨籌劃發展具有“源頭打擊”能力的導彈其實並不新鮮。台灣東森新聞今年1月曾報道稱,台軍近年來改變方針,積極發展“源頭打擊”能力。台“國防部”委託“中科院”進行代號“戟鋒項目”的中程地對地導彈研發計劃。台灣《上報》近日披露,在今年3月的一次軍事會議中,“國防部”就未來的5年兵力整建計劃向蔡英文報告,為了不讓“國產”導彈預算排擠向美軍採購的額度空間,“國防部”盤點了三軍今後向“中科院”採購的各型號防空與反艦導彈需求。4月,經蔡英文同意後,台“國防部”開始對特別預算案進行規劃。
如果台當局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籌劃該預算案,為何島內媒體近日才開始“爆料”?有分析稱,蔡英文當局緊抱美國大腿的政策一直飽受批評,在阿富汗局勢發生劇變後尤甚,此時拋出這項預算案,無疑是想“洗白”。一名台灣問題專家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若是在前段時間推出大規模軍事預算,民進黨當局會因為疫情和經濟民生狀況不樂觀而受到較大的輿論壓力,如今藉助阿富汗局勢,島內有了美國可能靠不住、台灣需要靠自己的輿情鋪墊,民進黨推動該預算案顯得“順理成章”。
結合台“外交部長”吳釗燮21日的一番言論可看出,阿富汗局勢出現劇變對民進黨當局的刺激很大。他當天在一條感謝美方支持“台灣人民意願及最佳利益”的推文中寫道,大陸想要“效仿”塔利班,聲稱台灣有決心和能力保護自己。“這無非就是要換取國際社會、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同情,抱所謂自由民主的大腿,”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張文生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這種心態實際上只是一種垂死掙扎。”
兩岸關係穩定才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
在張文生看來,隨着兩岸關係緊張、大陸反“台獨”的呼聲越來越高,民進黨也想要借增加導彈預算來提振島內民眾信心。
不過,2000億元特別預算案雖然聽着唬人,但實際上對大陸幾乎沒有什麼影響。前述匿名台灣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説,發展導彈是漫長的過程,等其投產、使用、形成戰力,都不知道要到多少年以後了。即便完成了導彈計劃,但由於台灣基本沒有戰略縱深,對大陸來説也構不成多大威脅。
“毅傳媒”也引述島內軍事專家的觀點對導彈預算案提出質疑:蔡英文早在2017年12月就曾宣佈“騰雲”無人機即將量產,但至今仍未搞定;另外,2019年航天展展示的“劍翔”反輻射無人機配置的導彈,據傳發射管“一打就裂”。專家表示,相關技術是否都已“搞定”,恐怕要打一個“大問號”。另外,台灣沒有衞星和軍事傳輸數據鏈,這如同“沒有眼睛和耳朵,看不到也聽不到”,所謂“遠程”導彈可能“無精準可言”。
兩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都提到,民進黨推動2000億元導彈預算案有其政黨私利的考慮。蔡英文在第二任期中面臨的挑戰和危機很多,所以她想要大搞“分贓政治”。無論是最近備受媒體關注的“國產”高端疫苗還是導彈計劃,對民進黨來説都是一張可以分食利益的大餅。
對大陸發表聳人聽聞的言論是台綠營的老伎倆。早在陳水扁時期,就有媒體爆料台軍利用電腦模擬演練對三峽大壩進行“遠程攻擊”的“戰法”。3年多前,台灣“專家”蘇紫雲揚言,台軍使用兩枚中程導彈即可炸燬三峽大壩。當時就有島內軍事專家反駁,這只是個“偽命題”,中程導彈對可抗小型核彈攻擊的三峽大壩威脅有限。
針對民進黨當局企圖以武獲“獨”、以武拒統,國台辦多次表示,這是死路一條。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也曾明確強調,任何煽動兩岸敵意、渲染兩岸對抗的行徑,都只會給台灣同胞帶來災難。
“兩岸關係不能是飛彈關係。”中時電子報22日刊登評論文章稱,巡航導彈的優勢“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有“攻陸”的巡航導彈就有攔截武器,若再加上可靠的預警系統,大陸進行防禦不是難事。最重要的是,如果戰爭爆發,解放軍必然首先摧毀這些攻擊性武器,怎麼可能留着它們進行所謂“源頭打擊”?文章強調,如果兩岸關係變成2000億元導彈關係,“絕非人民之福”。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台灣若是集中發展射程600公里以上的“攻擊型”導彈,可能會引發周邊國家和美國的擔憂。他強調,兩岸關係穩定才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