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編者按:站上新起點的杭州市餘杭區,繼續扛起排頭兵的使命擔當,着眼未來發展,發佈由“未來之星”“未來之光”“未來之源”“未來之力”組成的“翱翔計劃”,聚焦創新人才、資本、生態和政策。浙江新聞客户端聯合餘杭區委宣傳部聯合推出《翱翔未來 餘杭進擊》專題,敬請關注。

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排在餘杭區“翱翔計劃”首位的,就是“未來之星”。“未來之星”全稱,叫“未來之星”百千萬人才引培計劃——

五年內引進100名頂尖人才、1000名領軍人才、1萬名青年人才和20萬名各類儲備人才。

近年來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的餘杭,已是浙江的人才高地。此次為何又升級人才計劃?要引進怎樣的人才?又將怎樣吸引人才?

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打造科技策源地

創新人才多多益善

站在新起點上的餘杭,有着全新的定位,其中之一就是“未來科技策源地”。

這一定位的背後,有着餘杭的危機意識。

先來看看餘杭現在的人才家底:頂尖人才25人,海外高層次人才近400人。

這些數字,在浙江各區(縣、市)中處於前列。但餘杭早已將自身放置在全國座標系中,在創新領域的標兵則是深圳南山區。

再來看看南山區的人才情況。2020年,南山區新增深圳市級高層次人才和入選深圳市“孔雀計劃”人才數超2000人,有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實驗室、37名全職院士。

考慮到頂尖人才(院士)的稀缺性,至少在頂尖人才領域,餘杭與南山仍有不小的差距。

實施“未來之星”百千萬人才引培計劃,讓創新人才多多益善,餘杭的目標之一,便是提升在全國的人才能級,縮短與標兵的差距。

這一定位的背後,更有着餘杭的使命擔當。

科技創新,是浙江高質量發展的一塊突出短板。當前,浙江正集全省之力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成為面向世界、引領未來、服務全國、帶動全省的創新策源地,作為省會的杭州也正在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既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核心區、也是杭州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力量的餘杭,打造“未來科技策源地”,傳遞的是一種“捨我其誰”氣魄與擔當。

發展自身、貢獻力量,是餘杭此次升級人才計劃的重要原因。

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人才不僅要多

更要形成金字塔梯隊

現在的餘杭,是一個裂變而來的高能新區,是一塊機遇疊加的戰略高地,更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發展熱土。

當前,該區正圍繞數字經濟、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科技金融四大主導產業謀篇佈局,對不同層次人才有着巨大的渴求。

一個理想的人才結構,則是金字塔式的。正如餘杭計劃引培的頂尖、領軍、青年和儲備人才。不同層次的人才,在整個創新生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杭州未來科技城是餘杭的人才高地。管委會人才與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唐橋有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就好比一家大型企業,裏面需要有頂尖人才掌舵企業的發展方向,也要有領軍人才根據發展方向去進行領域深耕,同樣也需要一批優秀的青年骨幹將需求細化執行,最終實現產業化發展。轉換到一個區域,人才梯隊的建設同樣需要分類招引,不同的環節需要不同的人才。”

位於金字塔尖的頂尖人才,無疑是搶奪全國乃至全球市場的稀缺資源。放眼全球,一位頂尖人才的加盟,往往能推動一個產業或領域向前邁進一大步,實現質的突破。餘杭要引培的100名頂尖人才,包括諾貝爾獎、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海內外院士和MIT TR35榜單等入選者。他們需要“擁有顛覆性創新技術,引領帶動行業發展”。

第二梯隊的領軍人才,餘杭更側重於引進創業人才,通過創業者實現頂尖人才的科研技術落地,做好創新產業鏈。比如,2015年回國的姚冀眾與同學創辦的纖納光電,曾連續5次刷新了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已從研發型企業向先進光伏技術為導向的工業化企業轉型,助力能源綠色升級。

而青年和儲備人才的實幹隊伍,基數最為龐大,是創新餘杭的星星之火。

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引培人才“四招”

構築“熱帶雨林式”生態

有了明確目標,又有了精準定位,餘杭將如何實現“未來之星”百千萬人才引培計劃?

無他,唯四個關鍵詞:營造氛圍、精準施策、創造環境、做好服務。這“四招”疊加,構築了“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營造氛圍,重點就是尊才愛才。這方面,經過近年來的努力,餘杭尊才愛才的氛圍日漸濃厚。

營造氛圍如果是打情感牌,那麼針對人才“痛點”精準施策,對人才而言是實打實的利好——

2017年,在杭州先行先試人才住房保障、大學生生活安家補貼、中介引才獎勵等政策;

2018年,針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人才國際化;

2019年,對人才最關心的居留落户、教育醫療、人才住房、社會保障、創業資助、融資渠道、產業轉化等體制機制環節提出針對性舉措……這些創新舉措的持續推出,推動了餘杭近年來人才的高速增長。

而在創造環境上,餘杭已積極推動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湖畔實驗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等高能級科創平台以及眾多頭部企業落地,為人才搭建了大展身手的舞台。此外,交通、教育、醫療、養老、娛樂等公共服務配套正在不斷加強。

在浙江打造“三服務”2.0版的當下,餘杭已在各鎮街、平台組建“親企辦”,實現“日常服務企業,企業‘只需對接一處’”,避免了企業“辦具體事時不知道找哪個部門”。而人才創新創業“一件事”改革、人才創業險等創新服務,則讓人才和企業更樂於在餘杭“紮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15 字。

轉載請註明: 在餘杭見未來①丨求才!五年再引培百千萬“未來之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