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精靈小巧的代步工具被看作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最佳方案”,因此以奔馳寶馬為首的德系品牌紛紛開始佈局小型或微型代步車的產品矩陣。而寶馬旗下有MINI品牌,奔馳旗下則是有Smart品牌。
這麼多年來,大多數朋友對於Smart品牌的印象還停留在Smart foetwo這款車型身上。畢竟也只有這款車量產後在國內市場有一定的“出鏡率”。
不過時至今日,電氣化趨勢被看作是撬動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支點,Smart品牌也同樣致力於電動化的發展潮流。
Smart品牌最初成立於1994年,而現如今Smart品牌早已重組成為戴勒姆公司最大股東吉利和奔馳合資控股各50%的“智能新品牌”。在早些時候所公佈的Smart #1便是首款量產新車。
目前對於新車具體命名暫未得知,不過該新車基於此前推出的概念車型Concept #1演化而來。因此海外媒體對於車型命名暫定為Smart #1。據悉,Smart #1定位小型跨界車型,正在進行開發測試,預計在今年內會迎來全球亮相。
在顏值即正義的年代Smart #1審美取向由奔馳來設計,而骨子裏你可以説它是一台實實在在的國產車,因為它是基於吉利品牌旗下的模塊化SEA平台研發打造而來。
儘管預告圖中Smart #1在車身塗裝上遍佈了用於偽裝的拉花設計,但從其車身輪廓以及細節之處能夠識別Smart #1在設計層面高度還原了概念車型Conecept #1。
前後設計貫穿式的飾條銜接兩側大燈總成,前臉主動式格柵的設計與概念車型如出一轍,整體視覺風格呈現出極簡科技的視覺效果。
側面採用隱藏式門把手設計元素,身為跨界車型的它在車身輪廓經過了一定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使其空氣動力系數僅為0.29。
有關於內飾設計佈局的樣式,在相關的預告信息裏並未過多的透露。不過根據海外媒體獲悉,Smart #將會參考現有的Smart foetwo內飾座艙風格,中控採用12.8英寸的觸控式液晶屏取代大量的實體按鍵,其風格偏向智能科技化的設計。
Smart #1並未公佈軸距數據,但車身長度達到了4.29米,在小型車的範疇內屬於居中水準。加之整體圓潤飽滿的輪廓線條,相信Smart #1的駕乘空間水準能優於同級競品。
前文我們説過,Smart #1是基於吉利模塊化SEA平台從而打造來的車型,而Smart #1也將由位於寧波的工廠進行製造排產。
其動力所搭載的是吉利研發的SEA Entry動力系統,其中分為後驅單電機版本和四驅雙電機版本。其中單電機版本的最大輸出功率為250馬力。所配備的是容量為70kWh的電池組,WLTP工況下的續航里程可達440km。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該車型是在歐洲地區冬季環境下進行測試,這意味着Smart #1的純電系統在冬季動力衰減這一特性上有一定的“抗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