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作為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深圳文博會公司主辦的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國際傳播要接地氣”
在此次座談會上,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代表曾沂靖總結了“三個結合”,即文化與日常生活和產品結合、文化與科技結合、文化與時尚結合。他表示,希望通過這三個結合有效疊加香港與深圳以及大灣區不同城市各自的優勢,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企業的品牌故事。
“科技是深圳的強項,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強項,未來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點的獨特優勢,與深圳的‘科技引領’優勢疊加、形成合力,在‘文化+科技’板塊對外做更多的合作,這也是我們想做的。”曾沂靖説。
曾沂靖認為:“國際傳播一定要接地氣,要能夠走入民眾、走進人心,可以更大地發揮民間的力量,比如樂團等,在點滴積累中潛移默化。在國際傳播中,國家層面講好中國故事,企業層面則講好中國企業的品牌故事,將宏觀敍事與微觀傳播相結合。”
澳門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丁瀟則表示,未來將以文化為引擎,整合各方面的優勢資源,推動跨界跨域力量,深度加強深澳共創,促進文化傳播與發展,真誠、立體、全面向世界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業文化,將大灣區打造成“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區、中國改革開放創新試驗高地,更好推動中國文化、中國品牌和中國企業走出去,並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丘樹宏表示,孫中山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文化相鏈接的重要紐帶,建議大灣區成立孫中山文化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將孫中山先生作為一箇中心核心人物跟各個城市的著名人物連接起來,與此同時,可以制定一個規劃、設立一個基金、成立一個隊伍、設立一個智庫。
“博物館可彰顯文化實力”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物館館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履生表示,博物館具有國際準則的價值觀,其文化屬性得到普遍性的認同。
陳履生表示,在國際傳播中不僅要重視當代的手段,使用5G等先進技術,同時也應發揮各個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大型博物館的作用,具有300多年曆史的博物館在國際傳播中可以成為重要的平台,國際傳播也可為博物館的發展助力。
他認為,博物館不僅可以展示文明、傳播文明,而且可以彰顯國家的文化實力,有的國家甚至創造了與國家實力不太相稱的“巨無霸”博物館,引起全世界關注,其目的就是在國際傳播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國的語言不僅是中國人的財富,也是人類的財富。”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傑在題為《華語在全球不同地域的地位、功能和標準》的演講中指出,語言傳播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內容,也是其他形式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要提高我們民族共同語的國際地位,推動它的國際化水平,這種提高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
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