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電動化、低碳化、綠色化……專家齊聚崑山,共議城市可持續發展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網蘇州3月26日電(劉歡)25日,“地球一小時”系列活動在主場城市江蘇崑山舉辦。

  本次活動圍繞建設氣候友好城市等主題開設論壇與圓桌對話,邀請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企業家等從氣候金融、低碳城市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城市建設等角度,共同探討新的發展階段可持續城市建設面臨的形勢、挑戰及未來創新解決方案。

“地球一小時”中國區崑山主場城市活動現場 劉歡 攝

  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氣候專家呂學都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隨着城市化的發展,排放量也會更多地來自城市。“如果我們把城市的排放解決了,從雙碳目標來講就解決了大半了,所以城市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方向。”

  他認為,氣候已經發生變化,而且會發生更劇烈的變化,會給城市帶來更多的脆弱性,所以應該需要數字技術支持和多樣化的創新機制,讓更多的投資轉向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

  英國兒童投資基金會中國區副首席代表劉強對低碳城市建設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低碳城市建設要因城施策。不同的城市在產業結構發展階段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必須因地制宜地識別出適合城市特點的低碳轉型措施,找到轉型中的痛點、難點及其解決方案。

  第二,加強創新引領。一方面要大力推動能源的系統轉型,特別是要加強綠色能源再生能源的規模化使用,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城市先行先試的作用,積極打造低碳和零碳的先鋒型的城市,在園區、企業、社區街區多個尺度探索零碳示範。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要加強區域之間的統籌協調互動,特別是綠色能源之間的區域間打破瓶頸,推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把一些經驗引入發展中國家。

  “未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低碳。”劉強説。

“地球一小時”中國區崑山主場城市活動現場 劉歡 攝

  在建設氣候友好城市圓桌論壇上,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認為,建設氣候友好型城市需要從政策上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實現自發自用和共有產權。

  他説:“應該出台相關的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建設,通過法律解決城市的建築裏面共有產權的問題。”

  此外,他認為還應關注舊房子的節能環保問題,並建議今城市建築強制性使用可再生能源安裝的標準。

  清陶研究院院長、清陶(崑山)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何泓材則認為應在交通運輸的低碳方面採取更多的措施和辦法。

  首先是實現交通工具的電動化。“現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大家也比較普及了,在行駛過程當中,裏面主要電池放電。這個是沒有任何的碳排放,也沒有尾氣產生,所以是非常綠色的、直接有效減碳的方向。”

  其次是交通運輸結構的低碳化。他認為,把所有的交通工具完全電動化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要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或者是工具的選擇上,通過政策引導優先選擇一些低碳的工具。

  最後是電力能源的綠色化。“這需要以整個電力能源的低碳或者是綠色化作為前提,如果説這個全都實現了綠色發展電,在交通領域,無論是電池還是交通工具,從生產製造到正常使用的全生命週期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減碳效果。” 何泓材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