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想對聯合國下手?聯合國這個羣,不能解散只能置頂
趙瑞琦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自9月15日以來,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直在緊湊有序地進行之中。儘管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因疫情所困無法親自與會,但都對聯合國的作用有所期待:世界不能退回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在後疫情時代地區矛盾衝突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聯合國作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國際機構,要繼續發揮領導作用。
的確,作為國際合作平台的聯合國絕非閒棋冷子,更非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二戰以後,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不斷髮展壯大併發揮重要作用:促進各國在維護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進行合作。這其中,聯合國一直處於核心領導位置。
聯合國是進行充分討論的平台
人類從未以個體狀態存在,人天生具有社會性。各抒己見,交流關切,是建構制度化的社會性合作的前提和基礎。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拉開帷幕。期間,約有17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就當下涉及人類整體福祉的新冠疫情、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氣候變化、和平與安全、裁軍、人權、性別平等與永續發展等新型挑戰和國際危機的重大國際問題闡明觀點和立場。
得益於聯合國的制度與程序保障,193個會員國無一例外都有機會進行充分發言和平等討論,從而為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衝突陷阱以形成共識打下基礎。
聯合國是形成多數共識的平台
新冠疫情已經在188個國家和地區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西方某些“疫苗民族主義”式的耍陰招、抄近路的短視行為,將新冠疫情政治化的甩鍋行為,使得全球合作努力和效果大打折扣。
在解決重大全球問題上、在面對全球性挑戰時,聯合國平台的認知溝通和輿論壓力可能促成更強有力的多邊主義承諾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
聯合國是採取集體行動的平台
自成立以來,聯合國斡旋了數十次流血衝突,拯救了無數的生命,推進了去殖民化,支持了自由權,戰勝了疾病,給千百萬兒童帶來了受教育機會,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的無力,對聯合國而言,是一個糟糕的信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對其他國家的無端指責及中斷與世界衞生組織的合作,使全球錯過了一次加強國際合作的機會,也使得安理會無法在應對全球範圍的危機發揮本應扮演的領導角色。
然而,變局之中孕新局,危機之中育新機。在新冠疫情危機之下,多邊主義不是一種選項,而是一種必須。在以對話彌合分歧、以談判化解爭端的基礎上,聯合國也為通過集體行動化解共同危機創造了可能。各國若能摒棄前嫌,以《聯合國憲章》精神為指引,通過更具包容性的多邊主義來集體應對新冠危機,就有可能出現一個使世界變得更好、更綠色的歷史性機會。惟其如此,人類才能避免邁向一個非常危險的方向:全球一分為二、形成巨大斷層,兩邊分別有各自的貿易、金融規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等。
展望21世紀的未來,解決全球性問題越來越需要一個至少達成“粗略共識”的全球性規範。聯合國這個羣,不能解散,只能置頂。作為一直髮揮規則制定者、推廣者和落實者角色的聯合國,需要在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上,在不斷增強情感向度的道義形象上,繼續發揮世界領導者的作用。(責任編輯:王鑫)
【來源:中國網觀點中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