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萬以內最好的家用 SUV ,不用我説,大家都知道是誰吧。
沒錯,就是號稱和庫裏南比也完全不怕的理想 L9 。
不得不説,理想 L9 這波無視廣告法的宣傳,確實是賺足了流量,連理想 CEO 李想本人也表示,訂單量非常 Nice。
但是,這輛被誇上天的車剛剛開啓試駕就被試出了大問題。
7 月 17 日,有媒體報道,一輛理想 L9 的試駕車在行駛途中出現問題,左前輪陷進車身內,可能是空氣懸架壞了。
理想 L9 的試駕是從 7 月 16 日才開放的,出事的這台車不用説,肯定是頭一批試駕車。
後來,理想的公關進行了回應,主要是兩點:
第一,當時是在車速 90 公里 / 小時的狀態過了一個 20 釐米深度的坑,導致空氣彈簧內的緩衝環破損;
第二,這台試駕車用的緩衝環不是量產狀態的零件,量產版的強度是這個的 2.5 倍。
先看這個車速, 90 碼的速度過坑, 20 釐米這坑夠深,但是細心網友發現了,懸架都幹壞了,這輪轂輪胎貌似啥事沒有。。。
這雀食有點離譜。懸架壞了,輪胎輪轂還能保持完整的實屬少見。
更有意思的是,公關一句 “ 車上這個損壞的緩衝環是試製件,量產件強度肯定沒問題。”
差評君就好奇了,你店裏的車你跟我説不是量產的,那我去店裏試駕能試出個啥來。
當然在線挨噴的除了理想,生產懸架的國產廠商也被拉出來輸出了。
根據蓋世汽車整理的資料顯示,理想 L9 空氣彈簧共有三家供應商,保隆、孔輝和威巴克。
這裏頭保隆和孔輝兩家是國產供應商,威巴克是外資供應商。
在理想的公關發表了上面的回應後,就有網友把原因引到了供應商身上,還重點強調了下 “ 國產 ” 。
差評君倒覺得甩鍋國產這個説法不靠譜。
不過在討論是不是國產空懸的問題前,咱得先知道空懸是啥。
懸架大家肯定常聽,它是底盤的重要部分,能保證車輛的平順行駛。
看下這兩輛車過顛簸路的車身穩定對比,差距非常明顯,這就是懸架的影響。
好的懸架可以在車輛通過坑窪道路時充分吸收顛簸帶來的衝擊,起到穩定車身的作用。
之所以能做到這點,要歸功於懸架系統中的彈性元件,一般車上就是金屬螺旋彈簧。
而空氣懸架則是用空氣彈簧代替了金屬螺旋彈簧,然後增加了電控系統、供氣單元等等。
空氣彈簧可以通過充放氣改變內部氣室的體積,從而改變彈簧的長度和剛度,實現車身高度的調節。
裝有空氣彈簧車輛的一大優勢就是底盤升降,追求操控的時候可以低趴,要刮底盤的時候趕緊升起。
並且因為空氣的可壓縮性,濾震效果也明顯好於傳統懸架,妥妥穩如老狗。
但這麼牛逼的空懸一直是豪華車型才有的配置,比如奔馳 S 、寶馬 7 系這些價格上百萬的旗艦車型才會標配空懸。
至於價格更低的車麼,估計就得選裝了。
在奧迪 A6L 上想整一套空懸需要 2.9 萬,果然是有錢人才玩得起。。。
但是這兩年新出的車,特別是造車新勢力的車型,空懸的配置率越來越高了。
這還得歸功於國產供應商在空懸上取得了技術突破。
比如空氣彈簧,它的氣囊由內外兩層橡膠加上中間的骨架構成。
氣囊越薄,升降越快,但也意味着對材料的性能要求越高。
我們的國產供應商已經能把氣囊的厚度做到了接近國外的水平了。
也正是因此,目前國產空懸已經能夠做到一套 1.2 萬,未來還會降到 8 千元,更有優勢。
三家國內供應商也順勢起飛,比如保隆科技已經拿到了 5 家車企的 9 個平台車型量產項目定點;給嵐圖、紅旗等車廠供應空懸的孔輝科技已經交付了 1 萬套產品;還有中鼎公司目前在空氣供給單元的市佔率超過 60% 。
因為價格被打下來了, “ 蔚小理 ” 三家今年的重頭戲,蔚來 ES7 、小鵬 G9 、理想 L9 ,無一例外全都配了空懸。
而在這之前,嵐圖 FREE 和極氪 001 這倆已經把空懸配置拉進 30 萬的價格區間。
但畢竟 “ 國產 ” 兩個字有時候就彷彿帶着原罪,理想 L9 這次事件,就有人把鍋甩到了國產空懸的頭上。
為了看看這產品有沒這麼拉胯,差評君去論壇上看了看一些真實用户的感受,發現車主們其實對這個配置還比較認可。
今年交付的蔚來 ET7 空懸就是國產的。
嵐圖 FREE 上市一年多,用的也是國產空懸,也沒爆出啥空懸事故的料。
昨天上午,理想 L9 空氣彈簧的供應商之一保隆科技也發表了一個聲明,這件事與他們的產品沒有關係。
所以啊,大家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帶了節奏。
且不説是不是國產供應商,這件事首先和供應商就沒多大關係。
一位主機廠的朋友告訴我,車企開發新車型時,會有一系列的開發節點,試製車和商品車之間生產也會有零件切換。
裝有試製件的車輛都是用於試驗、路測用途,而店鋪內的試駕車是商品車,按理是不應該有試製件的。
如果如理想公關所説,試製階段的緩衝環被裝到了試駕車上,離譜的還是理想。
所以這個鍋啊,還真的沒法甩給供應商。
不過今天下午,理想汽車在微博公佈了最新的解決方案,將空氣彈簧的質保提升到 8 年或 16 萬公里。
不管事故原因是啥,這個方案也算是讓用户放心了。
畢竟主機廠在引入新技術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出問題不怕,積極解決才是咱們希望看到的。
也希望理想以及造車新勢力們能通過這起事故,更加規範自己的生產流程。
畢竟不管幾百萬內最好的 SUV ,消費者只會為實實在在的產品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