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10月22日決定,解除曼谷緊急狀態,作為善意希望緩和緊張氣氛。巴育的舉動可被視為放軟姿態,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但示威者仍要求巴育政府必須辭職,泰國亂局能否收拾仍是未知數。
巴育21日在電視上,呼籲反對派示威者能冷靜,承諾若不再有暴力事件發生,會解除曼谷緊急狀態。示威者同日晚上決定取消從勝利紀念碑到政府大樓的遊行,22日巴育決定解除曼谷緊急狀態。
但其中一個名為法政與遊行聯合陣線(United Front of Thammasat and Demonstration)的示威者組織在Facebook上表明,只有巴育辭職才能平息局勢,要求巴育在3天內釋放被捕示威者並下台。
巴育態度放軟
相比示威爆發最激烈的上星期,巴育的態度明顯放軟。巴育在16日表明不會下台,又警告民眾“不要挑戰死神”,以水炮車等驅散示威者,結果讓每天的示威變得更激烈。
巴育的放軟姿態可視為願意為事態降温,但最終能否收拾亂局仍是未知數。
相比過去泰國圍繞着紅衫軍(他信支持者)及黃衫軍(反他信選民),以及圍繞政府家族及反貪腐的抗爭,這次示威主要集中在反對強權的民主運動上。而且抗議陣營亦由政黨支持者、城鄉之爭轉變為年輕一代,以學生為主軸對抗軍政府的示威。
而過去每一次的大規模示威,最終均會由被視為泰王默許的軍事政變告終。但巴育本身正代表軍政府,同時新國王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在年輕人心目中形象亦遠不及前國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在,事態最終如何發展仍難以預測。
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候選人馮嘉誠認為,軍方及政府取態是影響未來局勢發展的關鍵因素。馮嘉誠指出雖然巴育是軍人出身,但在軍隊地位大不如前,軍方或會同樣發動政變,解散巴育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