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祭祀、代祭掃,這些遠程新型祭奠方式正流行

今年清明節,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都沒能如願以償地回家祭掃,全國絕大部多數的墓地都採取了相應的防疫措施,包括預約、限流,甚至關閉墓園。因此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新型的遠程祭掃形式,深受廣大羣眾的喜愛,也成為人們在異地的一種表達哀思的重要途徑。

一“網”情深:“雲”端祭掃情也真

今年清明,很多地區都推出了方便羣眾網上祭掃的平台,如北京市民政局在首都之窗、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網站上設置清明節網上祭掃服務專區。在相關服務頁面,人們可選填祭奠對象、紀念私語,勾選獻花、點燭、上香、祭酒等虛擬祭奠物品。湖南南縣也推出“雲上緬懷”小程序,只需把自己親屬生前的照片、生平等信息在小程序上傳,就能建起專屬“雲紀念館”,供親人寄託哀思。

而行業知名的網上祭祀平台思念堂,也在清明期間上線了專屬的清明供品。身在遠方的親人只需通過微信公眾號“思念堂”即可為逝者創建一座免費的紀念堂。身份簡介、照片、祭奠留言等功能都可滿足,還可分享給更多親人共同祭奠。

網絡祭祀、代祭掃,這些遠程新型祭奠方式正流行

代祭禮儀師:我們是使命是“寄情”

清理落葉,擦拭墓碑,擺放鮮花,點亮蠟燭,鞠躬,給家人拍照。在浙江杭州南山陵園,身着黑色西裝的禮儀師康指赫正一絲不苟地代遠在上海的何先生祭掃親人之墓。

禮儀師成為連接思念的重要紐帶。“有時候客人會提出擺放輓聯、代念祭語等需求,特別是一些客人經歷結婚、就業,會委託我們在祭掃時表達,我們都會盡力滿足。”康指赫告訴記者,幫助客人“寄情”是禮儀師的重要使命。

網絡祭祀、代祭掃,這些遠程新型祭奠方式正流行

專家:加快制定服務標準規範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副院長徐曉玲認為,伴隨着社會節奏加快、人員流動頻繁,代祭掃、網絡祭掃等新型祭掃形式將成為數字時代滿足人們祭掃需求的必要補充。但對於與之俱來的一些問題,社會公眾應當保持警惕,同時有關部門也應引起足夠的注意,落實規範監管。

對於網絡祭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和信息化法治戰略與管理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主任趙精武提醒,不少此類網站或APP會要求用户上傳相關個人信息、音視頻材料等,這其中包含了用户大量重要個人信息,如姓名身份、人臉信息等,一定要注意選擇具備個人信息保護措施的網站或APP,否則容易出現個人信息泄漏,造成損失。

他建議網信部門應在相關時間節點和民政等部門聯動,對相關網站、APP進行專項檢查,切實保障公眾個人信息安全。

網絡祭祀、代祭掃,這些遠程新型祭奠方式正流行

相較於形式,祭祀更應看重的是心意。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形式,當人們在內心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就是一種家風和精神的傳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95 字。

轉載請註明: 網絡祭祀、代祭掃,這些遠程新型祭奠方式正流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