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8日訊記者從教育部今天上午召開的第六場“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佈上了解到,十年來,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比例超過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介紹,教育部實施推普助力脱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面向教師、青壯年勞動力、基層幹部、語言文字工作者等重點人羣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十年來培訓逾千萬人次。建立東西部合作機制,組織開展東西部對口支援,實現“三區三州”國家通用語言培訓全覆蓋。組織動員青年力量,開展推普志願服務,中央財政專項支持986支團隊1.1萬餘名大學生,輻射帶動數十萬高校大學生深入中西部推普一線。幫助貧困人口通過學習普通話走出大山、走向社會,實現就業、脱貧致富,為打贏脱貧攻堅戰貢獻了語言力量。
按照“聚焦重點、全面普及、鞏固提高”的新時代推普工作方針,開展民族地區推普攻堅、農村地區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質量普及“三大行動”。重點開展面向中西部重點省份實施的“一地一策”,面向民族地區的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專項計劃,面向廣大農村地區的語言文化助力鄉村“五大振興”方案,面向城市地區的語言服務能力提升等項目。目前,該工程計劃全面實施,民族地區幼兒園已基本實現全部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開展保育教育活動,為實現2025年全國範圍內普通話普及率85%的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堅持學校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基礎陣地,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制定《中小學語言文字工作指導標準》,持續開展語言文字工作達標校建設,33萬多所大中小學達到建設標準。實施“語培計劃”“優師計劃”“國培計劃”等項目,加大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能力培養培訓力度。學校語言文字工作更加規範、育人環境更加優化,教師教學能力、學生語文素養顯著提升,語言文字工作在鑄魂育人中的作用愈加凸顯。
組織制修訂31項語言文字規範標準,規範標準覆蓋領域不斷拓展。2013年國務院頒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集數十年漢字規範之大成。主導修訂完成國際標準《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進一步提升漢語拼音的國際影響和作用。發佈公共服務領域外文譯寫規範(英、日、俄文)系列國家標準,為交通、旅遊、文化、體育、餐飲等10多個服務領域常用的公共服務信息提供規範譯文。2018年,《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發佈實施,我國3300多萬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範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家通用手語方案》滿足聽力殘疾人手語使用者在奏唱國歌場合,規範、統一、嚴肅使用手語表達國歌的願望。累計發佈13批外語詞規範中文譯名,有效引導社會規範使用字母詞。漢語拼音拼寫、古籍印刷字形等一系列規範標準,滿足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迫切需求。
周為表示,這十年,語言文字戰線充分發揮了語言文字在立德樹人、文化傳承方面的基礎性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推動“強基計劃”實施,促進古文字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古文字研究呈現有人做、有傳承、有發展的可喜局面。實施“中華經典誦讀工程”,連續舉辦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涵蓋“誦讀中國”“詩教中國”“筆墨中國”“印記中國”四大賽事,掀起全社會學習中華經典文化的熱潮。實施“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整理譯寫1000餘條反映國家和中華民族話語體系中最核心、最本質的思想文化術語,出版四大系列圖書,建成5個開放的思想術語數據服務平台,形成“圖書+數據庫”的立體化產品體系。與“一帶一路”沿線28個國家開展32個語種的國際版權合作,助力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實施“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共完成1700多個田野調查點的調查,範圍涵蓋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台地區的120餘個語種及其主要方言,收集原始文件數據超過1000萬條,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庫。服務港澳普通話培訓測試,與港澳15所高校(單位)合作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6萬餘人次。舉辦港澳中小學教師普通話培訓、港澳學生語言文化夏令營、兩岸大學生漢字創意設計大會等活動,覆蓋10餘萬人次,建立兩岸語言文字交流合作協調機制,兩岸共建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進一步增進港澳台同胞的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
閃電新聞記者 王志芹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