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高温下冰塊賣爆了!製冰成了好生意?
今年夏天,高温天氣肆虐大江南北:中央氣象台連發35天高温預警,打破歷史紀錄;川渝地區40℃+成標配,最高氣温極值堪比吐魯番;長江流域出現罕見的“主汛期反枯”。
持續高温之下,空調、電扇已經不夠用了,冰塊成了很多場所降温的選擇。從寫字樓到核酸點,從農貿市場到工業廠房,紛紛成了“用冰大户”。冰塊需求也帶火製冰廠生意,企業加班加點也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不過隨着季節變化,南方高温天氣行也將逐漸結束,製冰還是門好生意嗎?
冰塊賣爆了
炎炎夏日,只靠空調已經無法為打工人續命了,冰塊成為新的消暑神器。
湖南長沙一家茶飲店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氣温長期居高
不下,令冷飲消費需求增多,因此對冰塊的需求也相應增多。“隨着氣温升高,奶茶銷量從此前的每天500杯增加到現在的每天800杯,其中99%都是冷飲杯,每天需要消耗大約200斤冰塊。”
數據顯示,7月底至8月初美團外賣上全國冰塊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82%,售賣“食用冰”商家數量同比去年增長近90%。其中北京、深圳、成都、廣州、天津成為購買冰塊最多的城市,相關商品銷量增速均超全國平均水平,增速超過200%。
而在食用冰塊之外,一種專門用於降温的“工業冰塊”也火了。這些冰塊不同於可直接入口的食用冰,重量通常在80斤左右,採用含鹽的滷水製作,降温快,化水慢,室內情況下可以使用10個小時以上,室外也能使用6-8個小時。
8月21日,成都最高氣温達到了43.4℃,這也是成都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温。
然而劉禕所在的公司卻被通知要開始限電。“物業告訴我們,公共區域的中央空調要全部關閉,辦公區的空調製冷温度也不能低於28℃。公司讓部分員工居家辦公,但我們部門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還是必須到崗。”為了給大家降温,公司準備了綠豆湯、藿香正氣液,還搬來了好多條狀冰塊,擺放在辦公區各個角落。
成都成華區踏水橋北街設置了多個核酸點,雖然都在涼棚下,但依舊擋不住烈日炎炎。為此,社區第一時間採購了許多冰塊,分放在小區的各個核酸採樣點位,幫助“大白”降温。社區還號召周邊居民,有冰的捐冰,沒冰的凍冰,爭取給“大白”提供一個更涼爽的核酸檢測環境。
農貿市場也用冰大户。一位水果商販表示,夏季新鮮水果最容易變質。一般情況下,當温度高於16°C時,便會使用冰塊降温。比如荔枝上市的時候,如果每天要運輸1000噸左右的荔枝,就需要用100噸冰塊來保鮮。此外,葉菜在裝箱運輸前,也都會先鋪上一層碎冰。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智能建築系一位專家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像葉菜這種含水量高的蔬菜,一進冷庫就會發蔫。而冰塊在融化時會揮發成水汽,更有利於農產品保鮮。
冰廠供不應求
冰塊需求激增,也帶動製冰廠生意火爆。
成都雙流一家制冰廠負責人表示,夏季向來是冰塊的“熱銷季”,但今年由於高温天氣持續時間長,生意格外火爆,訂單量比去年翻了一倍不止。
據她介紹,之前每天的產能是1000塊,如今已經增加到了2000塊,一塊冰重80斤,也就是説日產能已經達到80噸,但依舊供不應求。“出冰後不到半個小時,就被客户拉走了,都來不及放冷庫。”
上述負責人表示,其實自己的產能還能再加一倍,但由於近期電力供應緊張,為了保障居民用電,工廠從早上7點開始都是處於停工狀態,只有晚上8點以後才能開始製冰。
四川樂山的孫乾則沒有這樣的煩惱。他的製冰廠不受限電政策影響,因此可以滿負荷生產。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他讓員工24小時三班倒,晝夜奮戰,爭取做到“歇人不歇機”。如此一來,每天就能生產150噸冰,差不多是3000多塊。“在樂山這邊,我已經是規模中等的製冰廠了。從今年6月底到現在,已經生產了超過1萬噸冰塊。”
那麼,如此大量的冰塊是如何生產的呢?據前述專家介紹,製冰的本質與家用冰箱製冷同理,技術門檻並不高。其原理是利用鹽水凝固點比淡水低的特性,將注滿淡水的模具放到零下十幾攝氏度的鹽水池中冷卻若干小時。待冷卻完畢,再將模具浸入常温的水中,使冰塊邊緣融化,與鐵皮分離。
技術門檻雖然不高,但其實這種條狀冰塊的價格並不便宜。中國新聞週刊以消費者的身份聯繫了成都多家制冰廠,價格在15元至30元不等,兩塊起售,而且還不一定有現貨。
下游“冰塊熱”,上游製冰設備企業的業績也十分亮眼。製冰設備龍頭企業雪人股份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0萬元-1000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28.16%-135.20%。
看到冰塊生意這麼好,不少網友躍躍欲試,表示來年也要開個製冰廠。據紅星新聞報道,上海一家制冰廠在工廠滿產的情況下,每日收入約為27萬元。若全月無休,月營收可達810萬元。
但孫乾表示,製冰廠看着紅火,但其實賺個辛苦錢而已。受高温影響,再加上電費、油價、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今年的製冰成本較去年貴了不少。“平常生產一條冰要7塊多,現在得差不多10塊錢。”
製冰產業前景可觀
8月25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結束。據中國天氣網消息,未來一週,在冷空氣和颱風的南北“夾擊”下,副熱帶高壓整體有東退南壓的趨勢,強度也將有所減弱。這也意味着南方今年曠日持久的高温天氣過程將進入尾聲階段。那麼,隨着高温天氣結束,製冰業是否會迎來降温?
雪人股份市場部總監陳煒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今年南方大範圍持續高温,對於製冰行業而言,市場有效需求量增加不少,不過製冰行業並非僅僅是因為高温炎熱天氣催生而出的應用細分行業。“大型製冰機主要用作大型商業超市、肉類研磨、冰蓄冷空調、混凝土冷卻、紡織化工等行業;小型製冰機主要用作酒店餐飲、商業場所、醫療生物等領域。”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國內製冰相關現存企業超4500家,主要分佈在浙江、廣東、山東、江蘇、福建、海南等地,而四川、重慶當地的製冰企業數量並不多,分別為44家和30家。陳煒表示,這是因為製冰廠的需求往往與漁業有關,所以普遍位於沿海地區。
就在高温天氣結束的同時,我國沿海地區的禁漁期也陸續結束,屆時漁船對冰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為捕魚做足準備,這才是冰廠的大客户。”陳煒指出。
另一方面,出於美味、醫療和安全性的需要,我國農產品、生鮮食品、海鮮和超市零售市場對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中國製冷學會科普部主任李晉灝看來,製冰算是冷鏈物流中的一部分。去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温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這也意味着製冰產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近年來,隨着冷鏈物流的飛速發展,製冷設備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總規模為3832億元,比2019年增長440.8億元,同比增長13%。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2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4500億元。
李晉灝進一步表示,隨着市場對冷鏈物流的重視,未來食品保鮮冷藏運輸等環節會越來越依靠全程冷鏈。“但全程冷鏈由於成本原因,目前主要用於國內高端食品、海鮮和蔬果保鮮等場景。對於一些附加值並不高的農產品的保鮮,還是需要以冰為主,預計這種情況還將在未來多年存在。”
不過,陳煒也提醒道,目前對於冰的使用,仍然有提升的地方。他指出,可食用冰的生產不同於工業用冰,一方面需要對水源進行過濾,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全程無接觸的環境中生產,這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但時至今日,我國還沒有關於可食用冰製作的國家強制標準。
作者: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