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風骨成就特殊的“成人禮”
作為國內首家“黨建進章程”的合資企業、首家實行黨組織“兩公開、兩納入”的合資公司,東風日產的黨建工作和黨羣活動被認為是其能夠戰勝市場波動,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秘訣之一。6月28日,在國資委公佈的中央企業先進表彰名單中,東風日產榮獲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
今年5月21日,廣州市暴發新一輪本土疫情。作為企業公民,東風日產一方面快速響應,積極抗疫,並向花都區慈善會捐贈了防疫物資;另一方面,廣州市荔灣區多街道實施封閉式管理後,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利用無人駕駛技術運輸物資,降低了人員運送物資的風險,讓科技成為抗疫的有力武器。
總是以“當不好主播的勞模不是好銷售督導”自勉的陳軍軍坦言,隨着汽車消費日益多元化,銷售工作更需要直面市場,直面客户,“只要能堅守一線不斷奮鬥,就能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當200多輛涉水車從鄭州京廣隧道中被逐一拖出,這一場特大暴雨在河南省造成的巨大破壞正在慢慢恢復。
在突如其來的特大暴雨面前,除了衝在最前線的人民子弟兵、各地馳援的救援物資和專業救援隊,每一位竭盡所能幫助他人的普通人,也是洶湧洪水中的人性閃光點。
在東風日產鄭州工廠,一羣主動請戰的東風日產人同樣站了出來,扛起了抗洪搶險、守衞家鄉的重任。
“工廠全體中層以上幹部及安全管理人員全程24小時工廠內待命,全體黨員堅守崗位!”從巡查廠區道路、檢查設備安全,到協調員工上下班資源,他們不僅成功阻擋了洪水,讓工廠免於受災,也留下了暴雨中團結互助的真實寫照。
事實上,正如千千萬萬名黨員在抗洪救災、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圍繞黨建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也成了提升企業經營質量的定海神針。
“我是黨員,讓我先上!”
“安全第一!全廠生產立即停止,緊急實施設備設施斷電,組織全員抗洪搶險救災!”7月20日,接到暴雨紅色預警的第一時間,東風日產鄭州工廠應急事務局向上級領導彙報了預警消息,並立即組織黨員成立應急微信羣,啓動工廠暴雨防汛應急I級響應。
由於汽車生產環節多、工藝複雜,汽車工廠往往佔地面積大,且各類生產設備十分“嬌貴”。
“當時,大夥兒捲起褲腿站在積水中,接力傳遞防汛物資,一袋袋沙袋被我們運往車間門口,堵住了閘門縫隙。後來為了排除浸入車間的積水,大家拿起鏟子、水桶、拖把,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一位東風日產鄭州工廠員工回憶起當時的畫面,感慨説:“當時大家不斷互相鼓氣、加油,可以説那就是我們東風日產人‘做事文化’的最好體現。”
經過3小時的鏖戰,他們成功將洪水阻擋在工廠車間外。有人在發朋友圈時寫道:“全員一心,風雨何懼。”
在東風日產的記事本中,類似的感人場景並不少見。
今年5月21日,廣州市暴發新一輪本土疫情。雖然疫情防控形勢緊張,高温、暴雨等惡劣天氣不時搗亂,但醫務工作者堅守一線,廣州市民的配合與守護則讓這座城市顯得更加温情。
作為企業公民,東風日產一方面快速響應,積極抗疫,並向花都區慈善會捐贈了防疫物資;另一方面,廣州市荔灣區多街道實施封閉式管理後,東風日產軒逸·純電利用無人駕駛技術運輸物資,降低了人員運送物資的風險,讓科技成為抗疫的有力武器。
“同心防疫,齊撐廣州”“廣州加油!”“共同抗疫,一定能行”……物資箱上的一條條標語,是宣言,也是決心,更是廣州抗疫的真實寫照。在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工會主席鄭樂華看來,疫情席捲而來,能夠驅散恐懼的,唯有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精誠合作、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東風日產爭分奪秒,共築生命防線,集合多方力量支援抗疫一線。東風日產向東風公司公益基金捐款300萬元,組織4646名黨員主動捐款48萬元,21454名工會會員捐款123萬元,積極協助集團採購口罩100萬個。
近日,面對突如其來的河南水災,東風日產攜下屬在鄭單位向鄭州市捐贈價值384萬元的援助物資,並設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為在豫車主提供修後關懷和物資援助。
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頭下,助力防疫抗疫、復工復產、抗擊洪水的典型人物、先進事蹟不斷湧現,出現了眾多“最美逆行者”的身影。廣州風神黨委組建突擊隊支援花都口罩廠擴能;風神襄陽黨委60餘名基層黨員、志願者主動承擔當地社區防疫工作;東風南方風神物流3名員工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連續奮戰8個日夜……
“我是黨員,讓我先上!”當公司遭遇各種挑戰時,這句最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不少東風日產黨員的心聲。
“在一線總能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作為國內首家“黨建進章程”的合資企業、首家實行黨組織“兩公開、兩納入”的中外合資公司,東風日產的黨建工作和黨羣活動被認為是其能夠戰勝市場波動,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秘訣之一。
“一個優秀的黨建品牌,應該是能夠同步解決黨建和經營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創新點。東風日產大力推進黨建品牌建設,就是通過品牌建設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深化經營融合、推動黨建創新、強化黨建體系、擴大黨建影響、構築黨建優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黨委書記趙書良告訴記者,未來將持續把黨的先進性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新動能,持續打造合資企業從“合資”到“合心”、從“合心”到“合力”、從“合力”到“合贏”的聚合發展新路。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東風日產黨委繼續搭建以“促落實”為中心的黨建管理評價體系,以“政治引領有力,組織堅強有力,促進發展有力,體系競爭有力,保障監督有力,凝聚幸福有力和品牌建設有力”為指引,聚焦年度目標達成,紮實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發揮黨員先進性。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日產積極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非停留在某一點上,而是努力推動全價值鏈發展。例如,通過“擁抱客户,向客户學習”的方法,東風日產各級黨組織助力提升全員客户意識,推動企業“以客户為中心”的內部變革;同時,在東風日產黨組織領導下,工會、共青團聚焦維護員工權益和發揮青年作用,持續提升了對生產經營的促進作用。
在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工作超過10年的陳軍軍對此深有感觸。
從在南部區域業績不佳的小區提振士氣,到消除同城各店的內耗;從打造合作共贏的品牌合力,到藉助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營銷創新,陳軍軍始終以極富激情的工作態度、日拱一卒的堅持開展工作,使所在區域業績攀升,他也被授予了“2020年度東風集團勞動模範”稱號。
總是以“當不好主播的勞模不是好銷售督導”自勉的陳軍軍坦言,隨着汽車消費日益多元化,銷售工作更需要直面市場,直面客户,“只要能堅守一線不斷奮鬥,就能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
在打“前鋒”的市場營銷領域,通過黨建推動業務創新,是東風日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東風日產和東風南方兩級工會成立“營銷勞模創新聯盟”,聯盟成員之間共享經驗資源,做出創新示範,帶動全員共克時艱,助力東風日產銷量同比持續逆勢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在汽車市場受到巨大挑戰的嚴峻形勢下,東風日產6月終端銷量達到了90062輛,上半年累計銷量超過56萬輛,同比增長達到17.8%。
按照經濟學家大衞·李嘉圖關於比較優勢的闡述,每個公司和個人一樣,總有自己更擅長、效率更高的“特長”,公司專注這種生產項目然後跟別人進行交換,整個社會的財富就能增加。
對於剛剛過完18歲“成人禮”的東風日產而言,公司不斷寫下新成就,就是黨組織與黨員不斷提升活力、創造力的過程,也是無數個個人價值實現昇華的過程。
潤物細無聲的一種力量
正如以東風日產領導班子名義發出的《信,給18歲的自己》所説的那樣,從成立之初到成為行業執牛耳者,東風日產得益於時代的風雲際會,行業發展的水大魚大。“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的風骨,成就了東風日產特殊的18歲“成人禮”。如今,“人·車·生活”已不僅是東風日產故事的表述,更是1000多萬中國家庭故事的縮影。
如果説,2005年年底股東雙方制定的《東風日產行動綱領》奠定了企業文化的底色,那麼去年6月16日東風日產企業文化的升級,則是一次更加全面的進化。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東風日產企業文化的持續進化,為東風日產的高速發展保駕護航。”趙書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對於東風日產優秀黨員陳虹吉來説,這一轉變意味着,在技術中心安全部品開發的工作將變得更具挑戰性,同時也更加重要。
“作為一名黨員,就要像革命前輩一樣迎難而上,不畏艱險,奮勇當先。”陳虹吉坦言,汽車研發總是充滿艱辛和挫折。
從2018年開始,針對安全部品的核心零部件,陳虹吉聯合團隊成員進行了為期3年的技術攻關,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公司黨委提出的“爭當創新先行軍和排頭兵”的理念。
這位平時喜歡閲讀黨史文獻,尤其是與長征有關的影視作品的青年工程師認為,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要落實到每一個平凡的工作中。“對於我們工程師來説,就是要敢於和技術難題硬碰硬,努力突破業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
近年來,東風日產匯聚黨工團合力破解生產經營重難點問題。2021年上半年,兩級黨組織聚焦公司重點任務立項課題198項,黨員帶頭承擔急難險重課題,開展新車量產誓師動員、核心課題立功競賽、抗擊疫情黨員突擊隊、保供應黨員突擊隊等活動。
“近年來,東風日產持續務實地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東風日產特色、引領生產經營的黨建品牌。黨支部、黨員在各項任務中很好地發揮了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企業生產經營重難點課題的突破和生產經營目標的達成。”趙書良表示,黨建品牌做實就是發展力,做深就是競爭力,做準就有生命力,做好就有影響力。
6月28日,在國資委公佈的中央企業先進表彰名單中,東風日產榮獲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這也是東風公司旗下唯一獲此殊榮的事業部級黨委。
有人説,在汽車企業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是要用好企業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形成一個聲音、一種力量”。
在抗擊洪水的鄭州街頭,在科技攻關的實驗室,在繁忙的生產線,在銷售精英的直播鏡頭,所有人奮鬥的背影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力量、一個有力的聲音。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