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年開學第一課都是民族團結教育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綜合

每年開學第一課都是民族團結教育

——大連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秋日碧藍的天空下,大連民族大學金石灘校區景觀大道上刻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石碑泛着光芒,印證着這所民族高等學府的質樸初心。

“在大連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各族師生加強民族團結,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真實寫照。”這是理學院輔導員艾布都西克爾·阿布來提的真實感受。

作為民族院校,大連民族大學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工作的鮮明主線,堅持旗幟鮮明“喊出來”,務實管用“落下去”,牢記黨和國家賦予民族院校的崇高使命,把民族團結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連續三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民族團結教育課:讓民族團結種子根植於心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文法學院教授劉國軍的開學第一課這樣開篇。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線上進行。2萬餘名各族學子,在祖國的四面八方齊聚“雲端”,認真聆聽民族團結教育課。

“民族團結教育是學校每學期的第一課,老師們講得非常接地氣,民族團結就像一粒種子播撒進我們心裏。”外國語學院學生劉文婷説。

為了上好民族團結教育課,學校每年都會從相關院系抽調骨幹教師,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準確掌握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及相關研究成果,增強授課的理論性、政策性,突出針對性、時效性,豐富教學內容。

2014年,學校選派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阮成江和他的團隊作為武陵山片區聯絡員,在貴州銅仁開展油茶科技攻關,助推油茶產業發展。阮成江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選育出了9個適宜在銅仁市大面積推廣的油茶良種,培育出了“民玉1號”“民玉2號”“民玉3號”三個新品種,直接帶動了2.5萬人精準脱貧。

在教師節表彰大會上,阮成江榮獲民族團結進步表彰,胸前佩戴紅花站在領獎台上。從2020年起,學校在教師節表彰裏增設民族團結進步獎,隆重表彰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這不僅是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也是給全體教職員工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民族團結教育課。

“民族團結教育課就是在師生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師生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不斷增強‘五個認同’,讓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融進血液、紮根心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校長丁克毅説。

  深化各民族交流交融:讓民族團結教育踐之於行

在剛剛結束的國家民委系統科普講解大賽上,學校“民族之魂”方程式賽車作為創新成果亮相大賽現場。

“民族之魂”方程式賽車隊成立於2010年,累計吸納學生近2000人。“賽車隊成立十餘年來,不僅僅是學生夯實專業技能的第二課堂,也是多民族融合、多學院融合、多學科融合創新教育的最佳載體。”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張汝波説。

作為民族院校,學校較早就對各民族學生採取互嵌式管理,通過混合編班編寢、跨專業跨年級組建創新創業團隊等系列舉措,在校園中形成了各民族學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團結一家親的格局。

大學生活動中心熱鬧非凡,多媒體上展示着一張又一張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照,這是“一幫一”互助學習小組在逐一進行學習彙報。

伊帕熱·阿里木江所在的互助學習小組是一個特別典型的隊伍,起初小組只有他和兩位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同學,隨着“一幫一”活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小組。他們通過“多幫多”的學習互助模式,把互助學習小組建成繼班級、寢室之外的另一個常態化組織,最終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校通過“一幫一”互助學習小組等各項活動舉措,促進各族學子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認同。

“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線和‘綱’,融入立德樹人的各項事業中,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人才培養各環節。”校黨委書記趙鑄説。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6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