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後的江川路街道鳥瞰圖
舊住房要成套改造了!
在閔行區江川路某小區住了逾半個世紀的朱老伯原本大喜過望。
然而,當“長高長胖”的改造計劃攤在面前時,朱老伯卻連連搖頭,甚至當起了“釘子户”……原來,這一得到絕大多數居民認可的改造計劃,卻有可能影響到朱老伯家的採光。朱老伯心裏委屈,更憋了口氣。
江川路街道,新中國成立後上海首片工業基地。工業製造業的“四大金剛”均落户於此,也帶來了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一大片職工宿舍樓。如今,這些老房子不僅設施老化、牆面開裂,更沒有獨立廚衞,“早上搶廁所,晚上搶廚房”是居民們的“最煩最難”。
儘可能完善的舊改方案無法做到“完美、均衡兼顧每一户居民利益”。也因此,少數居民因自身利益得不到滿足不願簽約,整體舊改陷入僵局,部分糾紛還鬧上法庭。
閔行區法院法官們敏鋭捕捉到了糾紛背後“可能另有隱情”,將案桌搬到舊改一線,深入居民家中,有針對性地溝通解決方案,逐户提出法律建議,逐一梳理難點堵點,也疏通了居民的心結,大大推進了舊改進度。
“最大限度為百姓解決問題,遠比判案更重要!”法官們説,凡事不能一刀切,即便是這“卡殼”的1%,也要用心用情用力為他們解好難題,不讓民生工程打折扣。
碧江路280弄舊景
碧江路280弄新景
把“小小佔比”和“天大的事”平衡好
本次舊改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房屋不成套問題,涉及居民1300餘户。街道提出拆除重建、抽户搬遷和加擴建改造三種模式。
江川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範斌表示,加擴建改造本質上是讓房屋“長高長胖”,由政府出資為每户居民增加5至8平方米麪積,作為廚房和衞生間使用。
但事實上,持不同意態度的居民也基本都有自己的理由:有人擔心改造後影響自家房屋的採光,有人擔心改造時間過長增加在外過渡性租房的成本,還有人擔心老房子“經不起折騰”,房屋質量會受到影響……
當法官們來到朱老伯面前時,家住一樓的他當場拿出房屋結構圖解釋:加擴建改造後,前後樓棟間隔變小,一樓採光肯定受到影響。
在居民家中走過一遭的法官陳春芳感慨:“每一户的訴求擺在整體利益面前都是‘小小佔比’,但每一户的訴求也是他們自己‘天大的事’,這就要求我們能最大限度解決好問題,不留瑕疵更不留遺憾。”
逐户出建議,逐户解難題
為了給朱老伯想辦法解難題,陳春芳法官當了一回“房產中介”。
通過翻閲相關舊改政策,陳春芳建議是否能為不願意簽約的朱老伯尋找同類型、同面積、同功能的其他房源供其居住,讓舊改同步施行。而朱老伯在聽取了法官建議、並實地看了房源後,經再三考慮權衡,最終還是想住在原址,讓渡一部分採光,換來房屋成套改造,最終簽了約。
逐户解難題,法官和街道幹部們就居民提出的諸多疑惑一一給出解答,不僅把三種舊改方案的得益率算清楚,還拿出了專家評定書,説明加擴建改造並不會損壞房屋原有結構,反而將提升安全性,使房屋達到抗震級別,而且會事先打好地基,為加裝電梯做足準備。
很快,居民們陸續收到了根據各家實際情況形成的法律意見書,紛紛完成簽約,大大推進了舊改的速度。
閔行區法院法官們將案桌搬到舊改一線,深入居民家中,有針對性地溝通解決方案
延伸司法職能,釐清權利義務關係
在江川路街道,多箇舊改基地都在同步推進,為跨前一步解決百姓在舊改中的“急難愁盼”,閔行區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們迅速組隊,進一步暢通了溝通對接機制,將與舊改有關的司法服務主動送到居民身邊。
他們走進居民家中,耐心傾聽居民對於“舊房改造”的實際訴求,記錄、瞭解少數居民不願意配合改造的真正原因,有針對性地溝通解決方案、提出法律建議。
未來,閔行區法院計劃進一步對接排摸區內各街鎮舊改現狀,進一步延伸司法職能,將法官案桌前移至一線,做好法治宣傳、法律諮詢、調解申請、鑑定評估、糾紛化解等工作。
範斌説:“法官們在江川路舊房改造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他們用專業性的調解、建議,進一步為居民釐清了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係。通過釋法明理,大大推進了舊房改造這一民生工程,更凝聚起了民心。”
作者:周辰
通訊員:陳淋清
編輯:王嘉旖
責任編輯:單穎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