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周育先:深刻理解“國之大者”,努力打造“國之大材”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編者按: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人民網、北京市國資委、北京日報推出“對話新國企·百年黨旗紅”系列融媒體訪談,暢談國資國企“圍繞中心抓黨建、黨建促發展”的系列舉措。

中國建材周育先:深刻理解“國之大者”,努力打造“國之大材”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

近日,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在做客首期節目時表示,中國建材深刻理解“國之大者”,以黨建引領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

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建經營一本賬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周育先表示,中國建材是我國建材行業的唯一一家央企,要發揮好國有經濟在建材領域的戰略調控力量,必須堅持黨建經營一本賬。

中國建材是伴隨着新中國誕生髮展和改革開放步伐一路成長起來的,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可以説,黨建引領成就了中國建材事業發展,而建材事業發展也鍛就了中國建材特色黨建品牌。”周育先説,中國建材集團層面的突出特點就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機制。

中國建材在重組聯合民營企業時,黨建工作大都是無組織、無制度、無活動的“三無狀態”,中國建材接手後建立了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機制。對於這套機制,周育先介紹了“四個結合”,即黨的領導與治理體系相結合、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相結合、黨建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黨內監督與廉潔從業相結合。

突破“卡脖子” 背後的攻堅克難和自立自強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黨領導的一百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育先説:“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發現中國建材多個材料背後都藴涵着黨的關懷,藴涵着社會發展的需要,藴涵着幾代建材人攻堅克難、自立自強的故事。”

基礎原材料水泥就是一個例子。水泥最早是進口的,從60年代開始中國建材就研究水泥,從引進消化創新,到完全自主掌握新型幹法水泥技術。發展至今,周育先自信地説:“在水泥領域我們實現了超越,過去我們買外國裝備,現在外國買我們的裝備。”

除了水泥,中國建材以混合方式發展的複合材料和新型建材產業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玻纖業務成為全球隱形冠軍,高性能碳纖維實現工業化量產並助力國產大飛機事業,石膏板業務規模穩居全球第一,還有鋰電池隔膜、5.0中性硼硅藥用玻璃、0.03毫米柔性玻璃、8.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等一批新材料突破“卡脖子”實現產業化。

科技創新 堅持戰略理性和經濟理性平衡統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只是科技創新,還有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周育先理解的創新是個大概念。

對於科技創新,周育先説:“第一是堅持戰略理性和經濟理性平衡統一。作為央企,承擔國家責任是義不容辭的,但是作為企業,經濟效益不能丟,要創造價值,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更好地為黨服務。第二是不光新材料需要科技創新,基礎建材更需要創新。”

目前中國建材正走在創新的道路上。機制創新方面,一是用好5類8種激勵“工具箱”,釋放科技人員的巨大潛能;二是產業投資要遵從做產業的規律;三是進一步強化創新激勵機制建設。管理創新方面,不斷完善三精管理、2422壓減等管理工具。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大力發展“我找車”智慧物流平台。

周育先説:“創新的道路,未來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這條路的指明燈就是黨的領導、黨的建設。” 對於下一步黨建引領發展,周育先提出兩點:一是將集團“4335”指導原則和“1345”黨建工作體系相結合,在各級企業落地見效;二是將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機制和實行中長期激勵機制相結合,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建材周育先:深刻理解“國之大者”,努力打造“國之大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