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以來,歐洲與印度頻繁互送秋波,早已不是新聞。
5月8日,印度總理莫迪與歐盟27國領導人舉行視頻峯會。雙方同意重啓自2013年起一直擱置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印歐峯會自2000年啓動以來,往往只有印度總理和歐盟領導人蔘加。這次,歐盟罕見“集齊”27個成員國領導人。只可惜,因為印度疫情嚴重,莫迪無法按計劃親臨位於葡萄牙的峯會現場,感受這份特殊“禮遇”。
有評論稱,最近一段時間,印度似乎又成了“香餑餑”。分析人士認為,在“印太”概念受到西方熱捧的背景下,印歐召開峯會並重啓貿易談判,可以説是互有所需,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政治考量。不過,印歐關係能行多遠、貿易談判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新華社資料圖
潛力
歐盟27國領導人7日在葡萄牙波爾圖舉行今年首場面對面峯會。8日,他們集體“會見”場外嘉賓——莫迪。按計劃,莫迪本月將訪問歐洲多國,並出席印歐面對面峯會。但由於疫情“海嘯”席捲印度,印歐峯會改為線上舉行。
印媒稱,歐盟領導人在視頻峯會上向印度政府和民眾表示聲援,感謝印度去年向它們提供的醫療物資援助。
峯會結束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重啓自由貿易談判,以達成一項全面互利的貿易協定。此外,雙方表示將致力於可持續和包容的經濟增長;雙方還將就投資協定和地理標誌協定展開談判;雙方同意合作應對新冠疫情。
“此次峯會是雙方關係的里程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會議結束後如是評價,歐盟與印度有着密切的關係,但諸多潛力仍待開發,其中最大的板塊就是貿易和投資。
儘管歐盟是印度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印度是歐盟的第十大貿易伙伴,但自2007年開始的印歐自貿談判一直進展緩慢。雙方在關税降低程度、專利保護、數據安全等問題上分歧難調,經過十多輪磋商後,談判被迫於2013年擱置。
如今,印歐峯會同意啓動擱置8年的自貿談判,可以説為雙邊關係掀起新的勢頭。歐洲議會去年的一項研究稱,歐盟與印度若能達成貿易協議,將帶來高達85億歐元的好處。
抱緊
印歐時隔8年重新坐回談判桌,輿論卻並不意外。事實上,自今年以來,歐洲與印度頻繁互送秋波,早已不是新聞。
上月,法國外長訪問印度;美日澳印在孟加拉灣海域舉行聯合軍演;法印澳三國外長舉行三邊對話。莫迪原定於本月訪問葡萄牙、法國,下月和11月兩赴英國出席會議,年底還計劃對意大利和丹麥進行訪問……
人們不免好奇,印度和歐盟從2004年便結下了戰略伙伴關係,為何今年抱得比以往更緊?外媒認為,歐洲正把印度看成“香餑餑”,原因大致有幾點。
經濟層面,人口不到4.5億的歐盟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人口逾13億的新興市場大國的關係;政治和安全層面,歐美均將印度視為其在亞洲的優先夥伴,雙方在諸多領域利益趨同,如建立共同防務論壇、確保印度洋海上安全等;戰略層面,歐盟正在瞄準亞太地區,已推出自己的“印太戰略”,印度是其重點關注目標之一。
“印太是一個重要地區……所有人都在增強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歐洲政策研究中心專家斯特凡尼亞·貝納利亞説,如果歐盟和印度不在該地區合作,他們就會吃虧,而其他各方就會受益。
反觀印度,與歐盟加強合作亦有現實意義。
“印度國內有一種情緒,認為他們需要向西方尋求貿易機會。”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加里瑪·莫漢表示,特別是在去年11月印度拒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背景下。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稱,莫迪不像其黨內的民族主義者和中左政治力量那樣揹負着反西方意識形態的包袱,他對外交關係的判斷基於簡單的國家利益考量。
也有外媒又拿中國説事,稱之為“房間裏的大象”。有評論稱,歐洲把印度看成減輕對華依賴的抓手,印度把歐盟視為制衡中國的重器;對中國的共同擔憂,促使雙方加入地緣政治重組之中……
“歐洲對印度的興趣確實比以前更濃,更重要的是,印度從去年起對歐洲更加主動了。”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在莫迪上台之初,印度對歐洲沒有多大興趣。當時一些歐洲議會的議員抱怨稱,莫迪怎麼遲遲不訪歐洲。一方面,與周邊國家和其他大國比,歐洲在印度經濟中的重要性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在印度外交半徑中,對歐關係要弱於美、中、俄、日等印度在亞太延伸鄰國的關係。但自去年以來,印度外交戰略出現一些調整。
“按照印度外長蘇傑生的表述,在中美戰略競爭的情況下,印度希望加強和整個西方陣營的關係,包括日本、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國家。前段時間,印度國內產生是否加入北約的討論;蘇傑生還在疫情之下趕赴英國出席G7外長會。這些舉動在過去很難想象。印度過去還有親亞洲、親俄羅斯的左翼和中左翼力量,但現在幾無制衡能力。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自誕生起就是親美、親西方的屬性。自上世紀90年代推行經濟改革起,可以説,印度整個社會精英層都帶有親西方傾向。”林民旺説。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葉江認為,此次峯會可從兩個層面觀察,一是,印度和歐盟互有需要,正在加強雙邊關係。印度對於歐盟來説,不僅是大市場、重要的投資場所、勞動力相對便宜,同時也不乏戰略和政治上的考量。二是,歐美深化合作,歐盟正在參與“印太戰略”。前不久,歐盟同意邀請美國、加拿大、挪威加入歐洲防務計劃。歐盟相應地支持美國的“印太戰略”。可以説,美歐在“印太戰略”上基本達成了共識。當然,在印歐加強關係的語境下,“中國因素”不可否認,但不必對此過度解讀。
另有評論認為,美歐或將聯合重塑印太地緣政治格局,地區安全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地區形勢更趨複雜。
陰霾
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方面稱,印歐峯會是今年歐盟外交“王冠上的明珠”。不過輿論認為,歐盟和印度在政治、社會、貿易等多個領域分歧猶存,貿易談判仍有不小的阻力,“明珠蒙塵”也不是沒有可能。
印歐視頻峯會的前夜,一些國際組織和民間社團在葡萄牙波爾圖歐盟峯會的會場外舉行燭光守夜活動,打出人權標語,批評莫迪政府,抗議印歐峯會。
8日視頻峯會上,據稱莫迪敦促歐盟支持放棄疫苗專利保護,但歐盟方面並未響應。德國政府此前已潑來冷水,堅稱疫苗推廣受阻源於生產能力和質量標準,並非專利保護。法國官員則批評拜登政府,試圖佔據道德制高點,卻沒有觸及問題的核心。
歐洲觀察人士稱,印歐貿易談判很可能又是徒勞無功。8年前,印度的保護主義造成談判失敗。當時,布魯塞爾呼籲印度降低汽車和葡萄酒的市場準入標準;但印度反對降低關税,生怕本國工業經不住外部競爭。如今,印度的保護主義傾向基本沒有改變。莫迪政府近年來繼續提高進口關税,以吸引外商投資建廠。歐盟可能再次嚐到苦果。
德國《商報》對印度的商業可靠性表示質疑,認為印歐達成投資協定可能比自貿協定更有希望。
“印度和歐盟最終可能啥都談不成,更多的是展示姿態。”林民旺説,因為雙方存在結構性分歧。印度一直強調對本國製造業的保護,因此不可能達到中歐投資協定那樣的高標準。印度連RCEP都不能咬牙加入,更遑論歐洲的標準了。
葉江認為,啓動談判既是姿態,同時也會在行動上有落實。只不過,從重啓談判到達成協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未來有幾點值得跟蹤,一是自貿協定談判能否取得實質性突破,二是印歐關係的協調深化會往什麼方向走,尤其在“印太戰略”問題上。它所產生的影響不僅侷限於經濟領域,也會體現在政治和安全層面,包括對中歐關係產生影響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印太地區的支點國家,隨着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印度似乎掌握着隨時跳上“順風車”的機會。但如今,重疫纏身,印度如何調配資源、把握時機,引人關注。
“從年初的評估看,今年是印度外交的豐收年。”林民旺説,G7峯會、“四方安全對話”峯會、金磚峯會主席國,莫迪本想風光一把。但疫情來襲,印度為了保住經濟一直沒有全國封鎖。按照印度衞生專家的説法,未來還會有第三波疫情暴發。印度經濟想要走出陰霾恐怕需要幾年的時間,莫迪政府可能不得不在內部找替罪羊。這也應驗了世界衞生組織專家的説法,全球何時能走出疫情,取決於印度何時能走出來。
來源:上觀新聞
流程編輯:u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