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牛年看社保: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有望取得新進展

過去一年,社會保障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助力復工復產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末,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到13.35億人,覆蓋95%人口和所有地市,一張小小社保卡,織就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

熱評丨牛年看社保: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有望取得新進展

更多有力舉措為民生保障“兜底”:

對於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和疑似患者,醫療保障基金和國家財政共同發力,實現了患者的免費治療;

在封閉管理的特殊情景下,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羣體得到了社區及專業社會組織的基本生活保障;

失業保險擴大了保障範圍,讓因為停工停產而無法工作的勞動者在所在地就可以領取失業保險待遇;

為與病毒抗爭的廣大醫護人員和相關工作者開啓了工傷認定的便捷之門;

國家出台一系列減免社會保險費的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等等。

這些都充分説明,當社會經濟發展遭遇風險的時候,社會保障制度是抵禦和化解風險最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保制度的本質,正是風調雨順之時,穩定人們的預期;在風險來臨之日,保全人們安然無恙。

展望新的一年,社保制度改革值得期待,其中流動人口的社會保障權益保障有望取得新的進展。2021年底前,我國將實現社保卡申領、社保功能啓用、補換、臨時掛失等服務事項的跨省通辦。在養老保險方面,“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再次強調要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國統籌不僅涉及到調整不同地方之間的基金餘缺,更重要的是,對於跨地區流動的勞動者而言,不用擔心進行復雜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手續,更不用擔心在跨地區和跨行業流動的過程中社會保障權益受損。

在醫療保障方面,新的一年,新增15個省區作為普通門診費用(不含門診慢特病)跨省直接結算試點,至此全國試運行的省份達27個。門診慢性病和特殊病的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辦法能否出台也值得關注。當前,大量老年人隨子女到其常住地生活後,門診慢性病醫療費用都需要自行墊付,每年再回到自己的户籍所在地進行報銷。新的一年,如果有更多地方、更多病種納入異地結算系統,對隨遷老人將是一項極大的方便。

社保制度不僅要被動地化解風險,也要發揮更加積極的功能。無論是全國統籌方案還是異地門診費用的直接結算,都將是社會保障制度應對人口流動、更好發揮制度保障功能的應有之舉。(文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魯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1 字。

轉載請註明: 熱評丨牛年看社保:流動人口權益保障有望取得新進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