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吐槽:歐洲人與其高喊制裁,不如好好學習一下中文

德國《新德意志報》3月25日文章,原題:比制裁更好——學習語言。

外媒吐槽:歐洲人與其高喊制裁,不如好好學習一下中文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張鋮攝

在美中爭端中,歐盟本可以在全球政治中發出理性光芒。但在最近的歐盟外長會議上,他們決定以“人權”為由對中國進行制裁。這是30年來歐盟首次用這種相當“不外交”的工具來對抗中國。

兩年前,時任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還強調,歐中應共同努力建立更多以夥伴關係和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如今看到的卻是,柏林和布魯塞爾對北京展示傲慢和自我高估的外交方式。人們質疑,華盛頓的“抗華”政治是否適合歐盟和德國。

中國早已是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無疑也是全球技術領先者和國際政治關鍵因素,其外交政策方向發生重大改變。北京已不再想被動適應國際規則,而是自己開始制定規則。中國正扮演國際社會的負責任角色和改革者。因此,歐洲對華打交道應更加謹慎地權衡。

西德政府曾選擇通過和解方式與別國發展關係。現在,德國政府印製“將德語作為外語”的小冊子,希望以語言促進對外交流。語言被視為文化教育推廣的最可持續支柱之一,那為何不在中國也建立起如此強大的支柱呢?

目前,中國大約有14萬人學習德語,2015年時只有10.9萬。德語是英語之外在華最受歡迎的外語。相比之下,德國學校有700萬學生學英語,140萬學生學法語。而學習中文的德國兒童和青少年多年來一直維持在5000人左右,甚至只有學習拉丁語的1/10。正如孔子所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延伸閲讀:

德媒:默克爾堅持推行“歐洲對華政策”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3月26日報道,當地時間25日歐盟舉行例行視頻峯會,美國總統拜登也較為罕見地加入進來,上一次美國介入歐盟會議是2009年。這個閉門會議結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記者會上介紹了當日會談日程和結果。默克爾説:“我們交流了對大西洋兩岸關係的看法,拜登總統説了他的意見,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和輪值主席、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科斯塔闡述了我們歐盟的立場。我們歐盟一方明確指出了我們的利益。”

默克爾説:“我們有很多共同利益值得繼續維護,比如在氣候保護方面進行合作,結束貿易爭執,比如結束波音和空客之間的關税糾紛。”

她説,拜登總統提及同俄羅斯、中國以及土耳其的關係,“我希望拜登總統今年夏季訪問北約,今天我們只是相互認識一下,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姿態,表明我們又進入到頻繁交流的時期”。

有記者提問,拜登今天有沒有對中國表現出“進攻性”?如果德國繼續與美國走近,是否擔心德方經濟利益受損?

默克爾回答説:“這裏牽涉的不僅是經濟利益,而是貫徹我們所説的‘歐洲主權’。很明顯,我們與美國有着共同的價值基礎,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各自的利益。如同美國與中國在阿拉斯加展開長時間、詳細的對話,我們也將同中國展開會談。我們早已知道中國是競爭者,但同時我們還要考慮,怎樣將價值觀和利益結合起來,產生一個歐洲對華政策。你們知道,我為此付出很大努力,並且將繼續這樣做。我們與美國有很多共同之處,但並非完全認同。這是非常明確的。”

報道稱,多年以來,布魯塞爾把中國看成貿易伙伴,雙方從中均獲益頗豐,尤其是德國經濟與中國的交織最為密切。根據《世界報》報道,歐盟對華出口總額的一半來自德國。2019年,歐盟委員會推出的中國戰略文件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所謂“制度性對手”。此後,歐盟的對華關係中明顯加強了政治因素,但就總體而言仍然由經濟思維主導。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底歐盟頂住來自華盛頓的壓力,宣佈與中國完成歷時7年的歐中投資協定談判。

報道指出,美國方面,拜登政府基本上延續了前任在對華政策方面的強硬路線。

 

 

(原標題:外媒吐槽:歐洲人與其高喊制裁,不如好好學習一下中文)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網 參考消息

流程編輯:TF02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7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吐槽:歐洲人與其高喊制裁,不如好好學習一下中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