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新冠疫情不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全球房地產市場的格局,部分國家和地區房價大幅上漲。
不少生活在海外的華人這一年多來為買房而忙,移居加拿大的蔡女士就是其中一員。她去年賣出了國內的學區房,隨即“搶”上了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房產。且在美國舊金山、澳洲黃金海岸等地,同樣上演着“一房難求”的現象。
急切換房
蔡女士説:“去年4月我下決心賣掉天津市中心的學區房,150平方米賣了730多萬元。而在疫情之前,很多買房者出價800萬元。”來自天津的她事業有成,為了大兒子的教育,一家人2019年7月暫時來到加拿大多倫多。
她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回顧了賣房經歷:“一開始我不想移民,我和愛人在國內都有事業。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來了太多變數,回不了國,生活上的資金受到影響,加之慢慢適應了加拿大的生活,我們就考慮把國內的學區房賣了,然後再辦移民。很明顯,國內的房子是有點低賣了。”
一向對房市敏感的蔡女士這次換房很迅捷。國內房子一有買主,她就立刻開始物色多倫多的房產。她表示:“當地搶房很激烈。所以一旦決定賣國內的房子,就立刻在加拿大動手了。最後選擇了一個離學校近、環境好的獨棟別墅,摺合人民幣600多萬元。這邊利率為百分之二點幾。多倫多的房產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漲了摺合人民幣100多萬元了。”
硬傷房照搶不誤
楊先生來自四川一個二線城市,來美國已經十年時間。擁有計算機相關博士學位的他就職於舊金山灣區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他的妻子則在當地一家中等規模互聯網公司工作。
疫情發生以後,夫妻兩人的公司都可以居家辦公,而租住的公寓房空間太小了。同時,楊先生的妻子懷孕了。面對即將到來的三口之家,購房或者説是“搶房”提上了日程。
“這邊首付比例較低,只要20%,利率也較合適,是浮動利率,前七年大概是2.25%,後面還不確定。”他説。
今年年初開始,楊先生所在的舊金山灣區不僅房價居高不下,而且一房難求。他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第一,現在貸款利率低;第二,去年美國股市表現好,不少人賺了錢卻沒地方消費;第三,疫情原因導致在家‘宅着’,很多人都想以小換大或公寓換別墅;第四,年初本來就是搶房旺季,加上房產經紀的各種煽動,房地產市場就節節攀升了。”
楊先生夫婦最終選定了一處不算很大的聯排別墅。他解釋説:“這在舊金山灣區是一般的房子。本來我們這宗二手房交易之前還想做個詳細的房屋檢查,但現在大家都瘋了一樣地加價搶房,我們也趕緊定了。我的一個同事看中的房子有真正的硬傷,他都趕緊搶了。”
另類熱門:環境很重要
相似情況也在澳大利亞上演。王小姐來自北京,碩士畢業以後移民澳大利亞,近年來也為華人提供房產諮詢和經紀服務。
她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與那些大城市相比,黃金海岸曾被認為更適合作為第二居所。但疫情以後似乎更多人開始把這裏當作第一居所。”黃金海岸位於昆士蘭州,距離州首府布里斯班大概開車40分鐘,是全球聞名的度假勝地。
王小姐説:“疫情對我們這裏的房地產市場影響挺大,不少來自悉尼、墨爾本的客户開始搬到布里斯班和黃金海岸。相比悉尼、墨爾本,在昆士蘭州買房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
在疫情影響下,高端或特色房產受到追捧。王小姐給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了黃金海岸正在開發的大型水邊社區,“其中一塊土地,去年8月時的價格是108萬澳元,現在已經漲至121萬澳元了。”
專家解讀:泡沫隱現
上述三個案例只是近期部分海外房地產市場大熱的縮影。不少專家認為,如果只是希望在樓市“炒一把”的買家要小心,部分地區地產的泡沫風險已經隱現。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中國證券報記者指出,去年開始,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海外經濟體採取的貨幣超發以及量化寬鬆等措施,使得各界對通脹的擔心持續上升。加強房地產等實物資產配置,成為一部分人資產保值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歐美國家,這一現象突出,各類地產物業的成交不降反升。當前海外疫情還沒有完全到拐點性時刻,經濟復甦不確定性依然較大,海外持續上行的房價和實體經濟活躍度的正向關聯度在弱化。增加房地產配置更多體現的是貨幣投放大增帶來的配置行為變化,有一定的泡沫成分。
瑞銀全球房地產行業分析師Osmaan Malik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強調,接下來“分化”將是全球地產行業的關鍵詞。在疫情中經濟恢復較快的經濟體,房地產市場將表現更加穩健。反之,一些此前地產價格被推高,但後續經濟復甦較慢的經濟體,需要警惕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