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4月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獲悉,大藤峽船閘自去年3月31日首次試通航以來,已累計過閘船舶18030艘次,核載量3367萬噸,打通了西江億噸黃金水道上的關鍵節點,帶動超過20億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大藤峽船閘(圖片來源:水利部)
3月31日18時,最後一艘滿載貨物的船舶駛向粵港澳大灣區,標誌着大藤峽船閘安全、高效試通航滿一年。水利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藤峽船閘投入使用後,過往船舶逐步實現大型化,噸級由試通航前的數百噸級提升3000噸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快速推進,對建築材料的需求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大藤峽工程上游聚集多個大型水泥砂石企業,船閘試通航以來,過閘船舶數量激增,自然資源源源不斷地輸送至大灣區。截至目前,大藤峽船閘累計過閘船舶18030艘次,核載量3367萬噸,帶動超過20億元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船閘通航效率大幅提升。廣西西江船閘運行調度中心將大藤峽船閘接入西江流域船閘統一調度系統,實時跟蹤船舶軌跡,在1分鐘內即可智能排出閘室船舶停靠圖,科學調度船舶進出船閘,實現了有序化調控,極大節約了船舶的待閘時間。
為最大限度提升船舶過閘效率,大藤峽公司將船閘日運行時間由初期交通海事部門批准的10小時提高至目前的13小時,通過不斷優化船閘運行方案、加強現場協調指導等多種措施,船閘日運行次數由最初的4閘次提升至8閘次,通航效率提升1倍,單次過閘時間最快僅需1小時,達到當前同類型船閘通過能力水平。
大藤峽船閘管理中心主任王小林介紹,未來隨着樞紐下游至桂平三江口河段航道條件改善,大藤峽船閘將逐步實現24小時通航,並進一步加強運行管理,縮短船舶進閘、移泊和過閘間隔時間,充分發揮大藤峽工程航運效益。
前述水利部負責人表示,大藤峽船閘作為世界最高的單級船閘,下閘首人字門高47.5米,相當於16層樓房的高度,閘門閉合精度僅為0.05毫米,單次最大充泄水量40萬立方米,船閘安全運行責任重大。
隨着大藤峽左岸工程投入運行,大藤峽庫區290公里河段被渠化為2級以上航道,險灘、暗礁永沉江底,黔江通航條件得以根本改善。目前,西江航運幹線大藤峽壩下重點航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面開工,按照計劃,2022年底工程完工後,制約大型船舶航行的“卡脖子”問題可有效解決,大藤峽船閘運行將更加平穩安全。
據瞭解,大藤峽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誌性項目,也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被喻為珠江上的“三峽工程”,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2020年4月,國家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大藤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工程船閘試通航之初就肩負起聯通桂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