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取水”或為10億人提供安全飲水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7日發表一篇環境學研究報告,一項以假設裝置為模型的全球評估表明,利用太陽能在大氣中集水,或可為約10億人提供安全飲用水。這項發現有助於為新興和未來集水技術設計提供參考。

如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仍然是一項全球挑戰。當前全球約有22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人口最多的地區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而大氣集水裝置實際上就是“空氣中取水”,是指將空氣中濕氣轉化為飲用水的方法。

科學家認為,大氣集水裝置有助於解決水資源短缺。該類裝置有兩種工作方式。被動集水裝置完全依賴天氣條件,收集預先凝結的露水或霧氣;主動裝置則相反,它們或會利用太陽能在夜間濕度較高時採集並凝水,或者連續循環工作,這縮小了裝置所需尺寸,但是這些裝置的性能及全球潛力尚未得到分析。

美國X Development有限公司(前Google X公司)研究人員傑克森·羅德、菲利普·舒梅爾茲勒、阿希禮·托馬斯領導的研究團隊此次展示了一個評估大氣集水裝置提供安全飲用水潛力的地理空間工具。該工具體現了全球濕度模式、氣温和陽光輻射,基於假設的太陽能集水裝置約有1至2平方米太陽能集熱面積。研究表明,白天通過持續運行,強烈的陽光和超過30%的濕度可充分配合,支持平均每天產生5升水。如得到廣泛部署,這類裝置有可能為生活在此類氣候條件下的約10億人提供安全的飲用水。研究團隊還以現有裝置的潛力比較了這些結果,表明新興技術有望達成這些目標。

研究人員強調,這些分析聚焦於安全飲水,沒有評估其他用途的水,如灌溉、衞生或烹飪等。研究人員認為,技術持續發展或可達到他們的預測,並可為未來設計提供參考,以最大限度提高全球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11 字。

轉載請註明: “空氣取水”或為10億人提供安全飲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