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她,為何被眾多中國人銘記?——紀念寒春誕辰100週年研討會速寫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題:她,為何被眾多中國人銘記?——紀念寒春誕辰100週年研討會速寫

  新華社記者孫楠

  她,為何放棄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20世紀40年代來到中國?

  她,為何放棄了熱愛的核物理研究,選擇養起奶牛?

  她,為何至今仍被眾多中國人銘記?

  10月19日上午,紀念寒春誕辰100週年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嘉賓回顧寒春的人生傳奇,追憶她執着追求真理、堅持正義的崇高品格,感念她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作出的貢獻。

  出身於美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寒春是“曼哈頓計劃”中少數的女科學家之一。

  1945年,年輕的寒春因無法接受自己熱愛的核物理研究被用作製造核武器而陷入迷茫。

  “我母親是來中國找出路的。”寒春的兒子陽和平在分享母親的經歷時説,“她非常痛苦,決定離開(美國)。”

  在當時的男友、後來的丈夫陽早影響之下,寒春被中國的革命事業吸引,決定來到中國,看看中國發生的一切。

  1949年4月,寒春到達延安。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是這裏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充滿幹勁,滿懷希望……這一切正符合寒春對理想世界的想象和渴望。

  負責創建三邊牧場,雖然氣候寒冷、物資匱乏、條件艱苦,但寒春和陽早建設新生活的熱情並沒有被磨滅,簡陋的工具變成救治奶牛的“神器”。為牧場設計製作風車、採購優質種牛精液和胚胎、設計通風保暖牛棚……此後,幾經輾轉,寒春和陽早把一生都投入到提升牛羣品質、推動奶牛場機械化改良的事業中去。

  2001年,通過科學飼養,寒春和陽早把中國奶牛單產從年產奶量不足7000公斤提升到年產奶量9088公斤,個別甚至超過13000公斤,直接推動了中國奶牛業乃至整個乳業的迅猛發展。

  “雖然剛來時父母沒想過要在中國生活一輩子,但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太有魅力,就好像在追一部精彩的電視劇,停不下來。”陽和平説。

  “將個人愛好和人民需要有機結合的同時,母親也在一步步地從一位和平主義者轉變為一位國際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陽和平介紹,工作之餘,母親致力於推動中美交流,通過親身經歷向美國人介紹中國,也讓中國人更瞭解美國,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

  “在我這個出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中國人心裏,寒春、陽早的名字,是跟新中國和人類解放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趙月枝説,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和不斷上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我們更加意識到寒春所代表的國際主義精神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俄羅斯青年、北京大學留學生愛麗克斯認為,寒春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中國。作為一名在中國生活與學習的留學生,願意向寒春學習,在為中國發展發光發熱的同時,以外國親歷者的身份,多分享、多交流,給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紀念活動主辦單位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表示,紀念寒春,就是要緬懷她堅持正義、追求真理、嚮往和平,為了全人類的幸福事業終身奮鬥的崇高品質,傳承弘揚她的國際主義精神。(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2 字。

轉載請註明: (外事)她,為何被眾多中國人銘記?——紀念寒春誕辰100週年研討會速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