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錢夠花、覺夠睡,啥啥都好!”談起如今的好日子,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黃合少鎮後窯子村村民郭雲枝喜笑顏開。“好生活全憑黨和政府,不然就靠我們兩個老人,光景還真不知道怎麼過呢。”
65歲的郭雲枝和老伴孟三娃都身有殘疾,沒有勞動能力,之前幾乎沒有收入來源。2017年精準識別為貧困户後,後窯子村針對郭雲枝家的情況,支持鼓勵老兩口發展庭院養殖,聯繫幫扶單位賽罕區政務服務局給他們送來了2只母羊。“養羊也不需要我們操心,白天讓別人給放,晚上羊自己回來,我們圈住就行了。”賣羊成為郭雲枝家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在後窯子村,像郭雲枝家一樣享受扶貧政策的還有郭栓應一家。郭栓應也是身有殘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沒有勞動能力。駐村第一書記史春虎介紹,2017年經過精準識別後,他們享受到了健康扶貧等政策性兜底保障,同時還給郭栓應安排了護林員公益性崗位,工資一年5000塊錢。同時,還幫助他兒子找了一個打工的地方,一個月能掙2000多塊錢。這樣下來,郭栓應一家年收入有3萬多元。
2020年,為了實現户户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脱貧門路的目標,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單位商量決定,給郭雲枝和郭栓應家各種植1.5畝經濟林,以此再增加收入。史春虎告訴記者:“往年他們都是種點玉米,一年每畝地收入300元至500元。現在種植經濟林掙錢又省力,如果種植好,一畝收入近4000元,每户就收入6000多元。”
今年4月底,200棵經濟林樹苗種下了,從種植到澆水、從剪枝到銷售,基本上都不用郭雲枝和郭栓應兩家動手。“村兩委會和駐村工作隊會定期組織黨員給樹苗澆水,還安排專人負責後期維護管理和採摘,最後的收益都是他們兩家的。”史春虎説。
現在,除了護林工作,郭栓應每天都要去經濟林中轉悠一圈,填填土,圍圍堰,拔拔草……看着樹苗吐芽,茁壯生長,郭栓應開心得合不攏嘴:“高興呀,這可是我們的致富樹!”(記者 劉洋 實習生 吳樂 董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