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莫迪政府日前正式表態,不會再允許中企或者中資參與的合資企業加入到印度的道路基建項目當中。其交通運輸部長稱,鼓勵外商投資,但是不會招待中國人。這標誌着印度國內的抵制運動又達到了新的高潮。
據悉,這一次甚至連我國與印度的4G合作項目都被全部叫停,令國際輿論側目。但是如此大規模的抵制活動,給印度自身造成的傷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今已經有印度官員公開站出來在媒體上向全社會發出警告,這樣做對印度的危害會很嚴重。
以電信業為例,目前我國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在印度市場已經佔據了四分之一的份額,印度主要的3G網絡供應商所採購的設備,幾乎都是由中企一力供應。如果單方面的中斷中印在4G服務上的合作,那麼印度就不得不花費更多的資金和時間去尋找其他的供應商,不僅成本會大幅度上漲,整個4G工程的建設時間還會向後推遲數年的時間。
更不用説現在飽受疫情困擾的印度,正在面臨另外一個兩難的抉擇,那就是是否應該放棄從我國進口原料藥。根據以往的公開數據顯示,印度幾乎所有的製藥原料都需要從我國購買。就在3月份印度宣佈新冠病毒在本土大爆發之後,由於當時受到國際貨運的影響,大批的印度醫藥製造企業苦於沒有足夠的原料生產藥品,徹底暴露出印度在基礎原料藥方面無法自主生產的短板。
因此有印度媒體披露,當中國的原料藥貨物在港口堆積了幾天之後,印度又默默的放開了限制開始清關,原因就是即便他們的口號喊的再震天響,但客觀現實卻容不得他們繼續糊塗下去。過去這種抵制外國貨的運動,其實我們在民間層面也曾發起過,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終於從下至上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與其抵制對方的產品,不如取代對方的產品。
對於一個現代國家而言,能否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中生存下去並且擁有一席之地,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看是否掌握了現代製造業。從生產力的角度,掌握了現代製造業就意味着擺脱了外界的束縛,進而掌握了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如今印度國內掀起的這種抵制浪潮看似聲勢浩大,但實質上也突顯出了印度製造業的廢弛,這對於一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而言,其危害性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