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領域,中紀委放話“倒查20年”
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一
李永平未曾料到,自己的仕途會因一篇報道戛然而止。
前不久,一篇題為《青海“隱形首富”:祁連山非法採煤獲利百億至今未停》的報道,劍指祁連山南麓木裏煤田非法開採問題。9天后,原木裏煤田管理局局長李永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更值得關注的是,資源領域正掀起一場正風反腐運動。
不妨看一看近期各地紀委監委的有關通報——
在西南,四川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宏年,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馮斌,雲南省自然資源廳土地儲備中心副主任周敏等人相繼接受審查調查。
在西北,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天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原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朱天壽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在東北,黑龍江龍煤雞西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郝福坤,吉林省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羅亦非等人接連落馬。
……
這些落馬官員或與煤炭有染,或與石油牽連,總之,都是在礦產資源領域摸爬滾打多年。他們不少都是“廳官”,有的已經退休多年。
拿王天才來説,1982年參加工作後,他歷任西北電力集團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陝西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主任等職,官至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正局級),在能源系統整整工作33年。被查時,已退休5年。
跟王天才一樣,內蒙古達拉特旗原煤炭局局長魏佔彪被查時已退休4年,吉林省能源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羅亦非被查時已退休3年,可見,退休不是平安落地。連已辭去公職近8年的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原煤炭局副局長李彥,也難逃法網。
此前,針對內蒙古煤炭資源領域的問題,中紀委明確提出要“倒查20年”。可見,反腐詞典中沒有“既往不咎”的説法。
圖片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二
這些應聲落馬的官員中,有兩位值得一提。
一位是號稱“燃氣之王”的陝西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郝曉晨,另一位是陝西省發改委原副主任賀久長。
郝曉晨從油田工人做起,浮沉宦海近40年,最終官至廳級。有媒體報道,為了攀附上級,他將功夫都花在瞭如何伺候領導上,時刻尋找着“搭天線”的機會。後來,他搭上了陝西省委原書記趙正永的“快車”,成了陝西一時風頭無兩的“燃氣之王”。
同樣通過攀附趙正永而官運亨通的,還有賀久長。趙正永2001年由皖入秦,從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一路升遷至省委書記。在此期間,賀久長也從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的一位處長,擢升到了省發改委副主任的位置。
趙正永在任期間,霸道地插手陝西能源領域。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均有染指。據悉,賀久長和郝曉晨作為利益輸送鏈條的重要一環,賣力頗多。
樹倒猢猻散。隨着“大老虎”趙正永落馬,賀久長、郝曉晨也於今年3月相繼接受審查調查。
二人違紀違法的事實,在通報中寫得清清楚楚。賀久長“在能源資源領域大肆進行權力尋租和權錢交易,逾越黨紀國法底線”。郝曉晨“靠企吃企、濫權妄為,大搞權錢交易,利用掌握的國家壟斷性資源攫取鉅額利益”。
資源領域利益巨大,背後政商聯繫可謂千絲萬縷。在很多案件中,不同級別、崗位的官員利益捆綁緊密,共同形成一個封閉式的違紀違法圈子。所以,資源領域往往“一查就一幫,一動就塌方”,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山西當年的塌方式腐敗。
三
資源領域何以成為腐敗的高發地?簡單來説,可歸納為8個字:資金密集、權力集中。
上有紅頂背書,下有資本底氣。有的地區、部門、企業違法倒賣探礦權;有的以假項目、假投資“騙煤”“套煤”;有的落實資源國企轉制政策跑偏走樣;有的無證開採、越界開採、破壞性開採;有個別領導幹部在資源性企業投資入股……
此外,礦產資源領域腐敗還有很多隱秘手段。比如,有的領導幹部搞“暗箱操作”,通過向相關部門打招呼、批條子、作暗示,為親屬開辦的礦業公司承攬業務;有的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將配偶、子女、秘書等身邊人作為其特定關係人,由這些“代理人”干預和插手礦產資源領域,間接為自己牟取私利。
當年江湖人稱“呂梁教父”的呂梁市委原常委、副市長張中生,左手握權右手握錢,既可以讓親信經營煤礦,也可以收錢後壓下黑煤礦的安全事故;既掌控着煤炭的安全生產關停,也可以通過壓低中間評估等手段,在煤礦整合中進行低價收購、利益輸送。
資金密集、權力集中,卻缺乏有效監管和預警,甚至跟當地黑惡勢力勾結。此外,資源領域存在作業週期長、數據流程長等特點,長期監管過程中會產生海量信息,單靠人力梳理調用遠遠不夠,也容易產生監管環節銜接不暢、配合不足、響應過慢、協調乏力等問題。
在很多資源領域腐敗案中,行賄受賄雙方容易結成利益同盟,上下一起編織起龐大的關係網,其中的交易內幕,局外人很難掌握,成為難以揭開的“蓋子”。
不過,這些都在成為過去時。隨着資源領域正風反腐運動深入開展,落馬官員的名單恐怕還會更長。但正風反腐不僅僅是“拍蠅”“打虎”,不斷完善資源領域監管手段,建立起預防貪污腐敗的長效機制,才是這場資源領域正風反腐運動的真正用意所在。
文/鍾祺
資料整理/點蒼
資料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
文章來源:學習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