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是評價一款武器裝備時參考的一個重要維度,如果一款武器裝備研發出來但裝備數量寥寥,那麼這顯然不是一款能稱得上優秀的裝備。但是這種情況也有例外,比如俄羅斯大名鼎鼎的蘇-34“鴨嘴獸”戰鬥轟炸機,算上新近簽署的一批訂單,採購總數已經超過200架了,然而該機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海外用户,外銷為零,這是蘇-34性能不好的原因嗎?
◎“航空飛鏢”飛行競賽中的蘇-34表演對地攻擊
從數量來説的話,200架對於一款作戰飛機而言顯然已經超過了少量的範疇,就算每年產20架生產線也能持續運轉10年,在作戰飛機越來越精貴的趨勢下,200架不能算少。而俄羅斯空天軍連續3次採購蘇-34也能説明蘇-34的性能俄軍是滿意的,戰爭不是兒戲,對於性能不滿意的飛機俄軍向來是拒絕大量採購的,比如米格-35戰鬥機,俄軍至今只採購了6架,由此可知俄空天軍對蘇-34的性能還是比較滿意的。
◎廠商宣傳的蘇-34,掛6枚KH-31超音速導彈好凶殘,遠程精確打擊利器
蘇-34賣不出去的原因,其實還是其獨特的戰術定位導致的。蘇-34在中英文媒體中都是作為“戰鬥轟炸機”/fighter-bomber出現的,但在俄語中,蘇-34準確的機型名稱應該是前線轟炸機。在蘇-34之前,蘇俄典型的前線轟炸機有佩-2、圖-2、伊爾-28和蘇-24,俄語百科中與蘇-34劃在同一類型下的飛機是F-111“土豚”、“狂風”和JH-7“飛豹”,而不是蘇-30SM、F-15E和J-16。前線轟炸機與戰鬥轟炸機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基本不具備空戰能力,雖然能掛空空導彈但僅僅用於自衞,機動性和戰鬥機沒法兒比。
◎真實的蘇-34:掛滿自由落體航彈,炸彈卡車
其實蘇-34前線轟炸機的屬性從飛行員進出座艙的方式就能看出來,戰鬥轟炸機和戰鬥機一樣,都是打開座艙蓋進出飛機,而蘇-34飛行員則是和戰略轟炸機一樣,通過前起落架艙門進出飛機,座艙蓋除了彈射時是不開啓的。某次“航空飛鏢”競賽中甚至還鬧出過攝影師對着蘇-34座艙蓋拍幾分鐘但就是不見飛行員出來的笑話,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發現蘇-34的飛行員已經從起落架艙走下來吃麪包去了。
對於地域遼闊、安全威脅主要來自陸地的俄羅斯而言,蘇-34這類載彈量大、皮糙肉厚、可以執行地毯式凌空轟炸的轟炸機在國土防禦作戰中非常實用,當然需要遠程打擊的時候也不會拉胯,而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由於地理環境和國情的區別,對於蘇-34的需求自然不像俄羅斯那麼大了,故而不會採購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