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領着一老農,自稱救命恩人請求開證明,老將軍周希漢: 不記得
俗話説:"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中華兒女為了解放全中國,為了中國的未來前仆後繼,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很多的感人故事被後人傳承下來,也有很多故事鮮為人知。
就有這樣一位來自農村的老先生自稱是一位老將軍的救命恩人,讓老將軍幫他度過難關,老將軍卻不知此事,究竟是為什麼呢?
1987年5月的某一天下午,老將軍周希漢正在獨自一人回憶着自己年輕的時候自己為了解放全中國爬雪山過草地,在戰場上拼搏廝殺,和敵人拼命的場景,不禁讓他躺在椅子上嘆氣,這些浴血奮戰的經歷他依舊曆歷在目,戰場上的生離死別也讓他看透了生死,和自己的兄弟們出生入死的場景就像放映機一樣不停的在他的眼前浮現。
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像自己的老戰友,但是自己身邊活着的寥寥無幾,這讓年邁已高的周希漢不禁潸然淚下,明明是自己的好兄弟,現在卻陰陽相隔,心裏很不是滋味。就在這時,周希漢將軍的女兒周曉紅卻給老將軍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女兒説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周希漢難以置信的看着眼前這個皮膚黝黑,衣衫不整的土裏土氣的人,一看就是來自邊遠山區的人,周希漢不明不白女兒為什麼帶着這個農民來到自己的身邊,他此時的身份已經是解放軍第四兵團十三軍軍長、海軍副司令員兼海軍參謀長等等。今時不同往日,豈是想見就能見的,越發的讓周希漢感到不理解。
可誰知道,這個老先生一開口便讓周希漢大吃一驚,原來這個老先生自稱是周希漢的救命恩人,自己進城找到老將軍,並且告訴周希漢自己曾經為了救周希漢負過傷,周希漢當時説如果將來他有困難記得來找周希漢。而他現在遇到了困難希望周將軍能夠記得往日的恩情,幫助他度過難關,但那時周希漢卻表示自己不記得有這件事。
周希漢畢竟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軍,面對突如其來的消息,他顯得特別的冷靜,經過沉着的思考,周希漢還是告訴這位老先生自己不記得有這件事情,如果有這件事情自己一定會銘記於心,不可能一點印象沒有。
聽了周希漢的一頓説之後,這位老先生卻表現出一種心情急迫焦躁不安的表情,他非常激動的告訴周希漢:"您真的不認識我了嗎,我曾經是您通訊員當中的一名,當時戰鬥您負傷了,是我冒着生命危險將您從戰鬥中背出來,自己也受了傷。
您還説,如果我以後遇到了任何困難只要是您能幫助我的就一定會幫助我,您真的不記得了嗎?您怎麼能忘記這件事情呢?"就連在旁邊的周曉紅聽了都覺得這件事情真的存在過,對這位老農民的事情感到了難過。
在進一步的瞭解中這位老人説他在戰爭過後由於很多原因他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沒有土地種植農作物,自己也失去了房屋,更因為一生投身於革命事業,一生未娶。到了晚年才有這種淒涼的場景,實在是走投無路,要不然他也不會來打擾這位官居高位的將軍。
聽了這位老先生的話周希漢的女兒感動的都有點快潸然淚下,但是身經百戰的周希漢並沒有因為這一頓説辭就相信這個事,相反的他閉上眼睛好好思考了這個事,戰場上的他面對這種事情他已經成熟穩重,不會這麼感性。
他內心毫無波動的説到:"我確實不記得有這個事情發生,如果這件事情確確實實的發生過,我一定會有所記憶,就像您説的您為了救我負傷了,我還對您説如果有什麼困難只要我能幫忙的一定幫。"
"但是就根據你説的,我完全不記得曾經發生過這個事情,也沒有任何的證明能夠證明你説的話的準確信。而且,我們的國家也不會任憑一個人因為飢寒交迫而死去。"就在這時,老農民説到:"確實國家每個月給他400元的補助金,但是雖然這筆錢在當時那個時代不小一筆費用,但是我年邁已高,無兒無女,我也已經是花甲之年,完成事情已經是不能夠自己完成,我怕我自己會遭遇不測,所以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來京城來尋求幫助。"
他還説自己並不是因為想要攀龍附鳳才來找將軍,他只希望將軍能夠給自己提供一份證明,證明自己的財產是因為戰爭失去的,這樣他才能得到一份保險金。
但是這些話讓周希漢更加的疑慮,雖然眼前憨厚老實的老農民是如此的孤苦無依,但是見識過人間百態的周希漢緊皺眉頭,覺得事情有端倪。他思考了半天,鎮定地對老農民説:"我還是不能夠給你提供證明,首先你每個月有400塊的收入足以生活,其次我還是不記得我們之間發生過你説的事情,所以我不能給你提供你想要的證明。"
但是最終在老農民的哭哭啼啼和女兒的苦苦哀求下,周希漢給這位老農民開了一份簡單的證明,也算是打破了僵局,這件事情也算是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
但是這也讓我們應該思考一些東西,或許有的人認為周希漢將軍是多麼的"無情",面對以前的"救命恩人"連一份證明都不給開,這種救命的恩情卻換來了極度的冷漠,令人難以想象這樣一位將軍是這樣的"忘恩負義"。
但是我不禁要發出疑問,老將軍身經百戰和戰友們感情如此深厚,自己的記憶應該不會錯,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位老農民是一個騙子,只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編造這樣一個故事,來騙取周希漢的同情。老將軍為了避免天下人亂加評論,被迫給了一份證明。但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多一份疑心,不給開證明也絕對沒錯。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