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養老需要多少積蓄?有了多少錢就可以提前退休不工作了?這是現實中很多人面臨的焦慮和問題,更是經常遇到別人諮詢的問題。
首先,為什麼大家會如此關心甚至焦慮有多少錢才能養老的問題?因此這個問題是如此的迫切。
我國已經進入一個老年社會,雖然延遲退休會延緩這種退休養老的進程,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後需要養老羣體的龐大和需求。
到底老齡化社會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國將面對龐大的退休人員羣體和較高的人口占比,有數據顯示,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達到2.2億人,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6.1%,而且這一趨勢還在加劇。有數據預測,到2050年我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我國的老年人數量達到4.87億,其中80歲以上老人高速增長預計達9700萬人。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預測,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在2060年前後達到最高峯,佔總人口近33%左右。
龐大的老年羣體意味着什麼?即使不考慮養老金是否能夠支付的因素,我們假定養老金隨着社會的發展和財富的增加能夠及時足額的支付,那麼,仍然需要更多的醫療開支、家庭生活開支和養老開支需求,畢竟在嚴重的老齡化社會,意味着子女對老年人的經濟支持是有限的,如何通過自己的財務確保自己的養老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其次,到底為了養老儲蓄多少錢才夠?並不完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是有客觀的標準
很多情況下,面對朋友諮詢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養老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具體需要多少錢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畢竟每個人需要養老的開支和標準是不同的。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但是如果拋開個性化的需求,我們還是可以從基本的規律上能夠找到一個客觀的標準,這個客觀的標準是大多數老年人養老必須進行的準備,也是在未來養老時需要積極面對生活的經濟財務能力。
有多少錢才能夠養老呢?現實中應該有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要攢夠本人退休當年工資性收入9倍的資產;第二個標準是要攢夠當地最近一年的社會平均收入標準的9倍的資產。
為什麼要這樣劃分?原因在於每個人要確保的養老生活標準是不同的。對於那些收入水平高於當地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的人來説,要確保自己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就應該以自己的最近一年的年度收入水平的九倍資產,這樣才能確保退休以後養老時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太多。同樣,如果你的收入水平低於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你要達到當地養老的平均水平,就需要以當地的最近一年平均收入水平的九倍資產。
如果你的年度收入是20萬元,那麼你需要攢夠180萬元資產即可。如果你的年度收入是5萬元,那麼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以2019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69521元進行計算,你需要攢夠63萬元。
其三,既然需要攢養老的錢,那麼,看看理財專家告訴你如何提前安排退休養老?
安排養老要趁早,這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遵守的準則。畢竟有客觀原因,在年輕時需要建設自己的家,要上養老、下養小,缺乏為自己養老的條件和可能;主觀上覺得自己還年輕,不需要這麼早想養老的事情。
但是,對於養老攢錢的問題,多早都不嫌早。那麼,什麼時候考慮養老積蓄合適呢?如何解決養老的積蓄問題呢?以及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如何進行理財安排呢?
一是最好在40歲以後考慮養老的積蓄問題。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財務能力,並已經奠定了一定的財務基礎,所以是考慮養老積蓄的最好時機。
二是由於有20年的時間積蓄九倍的年度收入資產,因此應該對自己的收入進行一定的積蓄分配。如果以20萬元年度收入積蓄180萬元進行測算,簡單平均每年需要積蓄9萬元,如果再考慮投資理財增值的因素,每年可以考慮積蓄8萬元左右的養老積蓄是比較合適的。如果以需要積蓄63萬元進行測算,簡單地平均每年需要3萬元左右。
三是提前安排退休以後的養老設計。目前我國的養老有三大支柱:即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規劃。養老金和企業年金不是我們能夠左右和管理的內容,我們能夠做的只是個人部分,即可以提前購買和投資一部分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同時重點辦理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和一定的保值增值投資品。
四是退休以前和退休以後對自己的養老積蓄如何進行理財?簡單地説是以穩健和保本為前提,不要以獲取過高的收益為標準,要記住一點,所有的高收益投資品都不適合養老性的理財方式。這裏要明確的幾種方式應該是:中長期的國債、中長期的大額儲蓄存款和大額存單、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等,雖然目前基本的收益都是4—5%左右,如果有180萬元養老積蓄,一年的理財收益也有7—9萬元,如果再加上養老金基本上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如果是以63萬元的養老積蓄進行測算,一年有2.5萬元到3萬元的理財收益,如果再加上養老金,也能夠達到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最後要明確一點,養老確保的是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消費,如果要過更奢侈和高消費水平的養老生活,那你需要積蓄更多的錢。(麒鑑)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