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進口關税將下降,自主品牌又要被壓縮了?
近些年來,某些國家奉行“單邊主義”,無故挑起事端,不斷毀約、退羣,並將逆全球化進行到底。在這段時間裏,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受阻,汽車行業也遭受不小的打擊,全球車企苦不堪言。而在最近,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而RCEP的簽署將惠及多個領域,汽車行業自然也不例外。
相信大家也都瞭解過RCEP是什麼,在這裏筆者還是需要簡單解釋一下。東盟10國在2012年發起,並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入,共同簽署RCEP。根據RCEP要求,15個成員國均承諾,將會降低關税、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這意味着,未來國內許多進口商品的價格會越來越低。
這樣的情況引發了一個疑問,近兩年,日系、韓系產品不斷擠壓自主產品的生存空間,現在關税降低,進口車價格也有望下降,會不會成為壓死自主產品的“一根稻草”。在筆者看來,“這根稻草”並不是進口車,而是零部件,不過RCEP的簽署將更有利於自主品牌的發展。
進口車對自主產品衝擊不大
看到關税降低,很多人誤以為,未來進口車的價格會降低,其實並不是這樣。首先,RCEP只針對15個成員國,而在這些成員國中,僅日本和韓國有能力向國內輸入汽車產品。然而,日系、韓系品牌早已在中國紮根,擁有着自己的製造工廠,生產的產品幾乎不涉及關税問題。
其次,國內日系進口車佔的比重較大,但基本都是豐田、雷克薩斯以及一些小眾車型,這些產品幾乎不會與自主車型發生競爭;而韓系品牌的進口業務已退出中國市場多年,在今年才恢復,未來能否順利開展都很難説,更不要説對自主產品的衝擊。
最為重要的一點,RCEP簽署後,中國對日本的關税承諾中指出,排量在2.5L以下的車輛,税率並不會改變,依舊為25%;而排量為2.5L以上4.0L以下車輛,税率降為15%;排量在4.0L以上,税率同樣是25%不變。而對韓國來説,整車關税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整體依舊為25%。這也就是説,國內對整車進口的關税調整不大,依舊維持了現在的水平,更何況雷克薩斯以及豐田的部分進口車型還需要加價購買,對自主品牌的產品更造成不了衝擊。
零部件關税降低,同樣有利於自主品牌
雖然整車關税的調整不大,但是在其它領域上,關税調整可不小。據報道,國內90%的進口汽車零配件將在協定生效後享受0%關税待遇,汽油發動機配件以及部分鋼鐵產品的關税也將分階段取消關税。而零部件關税的降低,對自主品牌發展有着極大的影響。
曾經筆者參觀過東風日產位於鄭州的發動機工廠,這裏的工人告訴筆者:“VC-TURBO發動機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0%,部分核心配件需要進口。”如果這部分關税進一步下降,發動機的成本將會降低,產品價格、後期的維修保養也將隨之降低。最終,擠壓自主品牌空間的並不是進口車,而是這些關鍵的零部件。
不過,零部件關税降低也有利於自主品牌。無論是正向開發,還是逆向開發,現在的自主品牌擁有了一部分核心技術,但是很多高端零部件仍需要進口,比如變速箱的零部件、發動機的零部件等等。到這裏,自主品牌看似和合資品牌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關鍵技術上被別人“卡脖子”,所需的進口零部件數量和種類還更多,自主品牌始終被壓制。
正因如此,自主品牌正在不斷開發核心技術,以保證擁有市場競爭力,任由外部環境變化,自己實力提升了,就不怕擠壓。
開拓東南亞市場
之前一直在説向國內進口,其實RCEP的簽署,更加利於向國外出口。目前來説,東盟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與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差距較大,而且這些國家的汽車產品主要是日韓品牌,車型較為陳舊。因此,在東盟國家擁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而且國內的汽車產品有着不錯的競爭力,隨着關税降低,國產車型將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如今,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而東南亞國家還屬於增量市場。國內很多車企早已在東盟國家佈局,吉利、長城、名爵以及寶駿等等,在東南亞都有製造工廠。中國車企也將繼續擴大海外的競爭優勢,從而拓展更遠的市場。
水滴觀察:現在RCEP已正式簽署,接下來15個成員國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距離生效還有一段時間。嚴格意義上講,這項協議沒有為中國汽車品牌開闢新的市場,但它卻為這些品牌拓寬、鋪平的道路。國家已經為車企修好了道路,接下來就要看車企自己的發揮,如何提升實力,去佔據更多市場份額。
文/吳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