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結構混亂的原生家庭,帶給孩子怎樣的傷害?該如何調整?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這樣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肯定“懦弱”和“焦慮”,是什麼樣的家庭呢?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故事。
爺爺奶奶,老當益壯,在路橋開了幾家店,家底殷實。父親是退伍軍人,一身威武,現在繼承家裏的基業。母親原來是一家規模不小的幼兒園老師,温文爾雅,現在全職撫養孩子。
主人公是一個一年級男孩,8歲。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他的焦慮、不安和懦弱,他所做的沙盤遊戲更是將他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暴露無遺。
如此焦慮的孩子怎麼才能將功課學好、將習慣養好呢?母親以功課不好、學習習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拖拉等原因將他送到我們的機構。往往都是如此,大人們以孩子表現差來説明一切。為什麼就我的孩子是這樣的?難道他的資質不如人?
爸媽應從家庭自身找原因,因為孩子很多問題都來自家庭。這名男孩也不例外。
兩個對他起主宰作用的角色——爺爺與媽媽相繼出場,雙方明顯帶着一些火藥味,雖然沒有同時出現過。
面對他種種學習困難、不良習慣(其實更多的是內心焦慮),他的爺爺埋怨媳婦沒有管教好他,話裏透露着後悔、難過、責備,一個幼兒園老師怎麼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本想這樣的媳婦會對孫子有幫助,到頭來適得其反。他爺爺現在是焦頭爛額,想着放棄,讓孩子自生自滅,家裏幫他準備一輩子所需的財富,讓他衣食無憂就好。媽媽呢?倒是很冷靜,但是缺乏對兒子的理解與寬容,一味地要求,有時也很無能為力。
在孩子的沙盤遊戲中,爺爺和奶奶都是高大威猛的動物,是主宰一切的,他的父母卻是弱小的動物,躲在角落沒有反抗能力,而他自己更加弱小與無力,當然他的父母對他而言也是相對強大的。面對兩方的強大,他不知道該聽誰的,他往往要察顏觀色,既要注意爺爺的眼色,又要注意媽媽的眼色。那麼,如果爺爺與媽媽的意見不一致,他又該如何?一個8歲的小孩子不可能八面玲瓏地去應對這些。因此,他的心中埋下了混亂的種子,在夾縫中生活。
要調整他們的家庭關係,讓他的父母從原生態家庭中剝離出來,一家三口先成為獨立的家庭,真正行使自己養育孩子的責任和主動權,祖父祖母卸下身上的重擔,放手讓自己的兒子兒媳來養育孫子。讓祖孫這邊稍顯鬆弛,讓母子這邊的長度緊湊些。
讓三方都找到一個最適宜的位置。這樣他的焦慮感將會慢慢減下來,他的思路會慢慢清晰起來,逐漸會形成自己的判斷。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立刪)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感像作文創建人,專注於3-18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擁有教育類版權245項、幾百個原創產品以及感像作文、兒童正念冥想等幾十個線上原創課程。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