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全球主義”遠勝冷戰思維

德國《時代》週報網站12月8日發表題為《“冬天來臨時我們不能互鬥”》的文章,文章指出,將世界劃分為“民主”和“專制”,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來説並不是合適的原則。“全球主義”是更好的指導原則。全文摘編如下:

曾擔任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部門負責人的政治學者安妮-瑪麗·斯勞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美國沒有權利將自身民主模式上升為“全球典範”,將世界劃分為民主政體和專制政體沒什麼用,因為世界會把這種分類看成美國對抗中國或者對抗中俄的方式。

她説,“民主”和“專制”的分類方式不能繼續幫助世界,反而會轉移對亟須關注的重大問題的注意力。如果美國冒犯中國——或者説,如果美國讓其他國家感覺不得不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那就會削弱動員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能力,也會影響對氣候變化和其他各種全球性挑戰的應對。斯勞特認為,將世界劃分為“民主”和“專制”,對美國的外交政策來説並不是合適的原則。

斯勞特説,關於所謂“民主峯會”的邀請名單,想要進行明確劃分是不可能的。如果邀請波蘭和匈牙利,人們就會問:你們在幹什麼?如果不邀請它們,人們就會説,它們都是歐盟成員國。巴西問題很多,但它的政府是投票選出來的。特朗普也曾讓美國面臨相似的問題。其實並沒有辦法明確區分“民主”和“專制”。

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將全部外交政策——甚至一定程度上將國內政策——聚焦於同中國之間的大型體制競爭。斯勞特就此稱,就內政而言,可以理解拜登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是一種使法案得以通過的策略。但是,美國因此正在加劇同中國之間的緊張氣氛,而美國必須衡量這樣做帶來的短期收益和長期損失。一個國家或一套體制贏過另一個國家或另一套體制,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並不會因此得到解決。在冷戰中長大的人都熟悉這種舊思維方式。

斯勞特稱,必須避免大國之間的戰爭,避免使用核武器——這都屬於國家的任務。但是放眼全球,我們還要看到全球衞生、氣候、生物多樣性和虛擬世界等領域存在的超越國界的重大問題。

因此,“全球主義”是更好的指導原則。但這個詞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因為特朗普一直用它來罵人。誰不像他一樣支持“美國優先”,誰就是“全球主義者”。其實,“全球主義”是一項以人和地球為中心的政策,一種不僅僅關注國家是競爭還是合作的政策。

新冠病毒再次表明:如果不給非洲人接種疫苗,疫情就無法終結,同時各國也不能乾脆把門關起來。這就是“全球主義”視角的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79 字。

轉載請註明: 德媒文章:“全球主義”遠勝冷戰思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