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默克爾帶着2個信息來到華盛頓

“第一,德國不要新冷戰;第二,德國不想與中國為敵”……

當地時間7月14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開始了任期內最後一次訪美之行。同時,美國總統拜登迎來了上任後首位到訪的歐洲國家領導人。鑑於對華政策是當前德美乃至歐美之間的主要分歧點之一,如何應對中國成為了此行備受關注的話題。

《外交政策》雜誌預測稱,拜登和默克爾將在本週的會議上努力附和對方的觀點,但跨大西洋的深層次緊張局勢依然存在。

關於中國,默克爾帶着2個信息來到華盛頓
《外交政策》雜誌截圖

《外交政策》雜誌稱,拜登政府將全面崛起的中國視作最大地緣政治挑戰,並且試圖儘可能地團結西方盟友打造共同抗衡中國的“民主聯盟”。不過,德國乃至歐盟,並不想與中國全面對抗。

德國之聲稱,連續五年來,中國都是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據歐盟統計局今年發佈的最新數據,2020年,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從美國變成了中國。就在今年6月G7峯會前,默克爾明確表示,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是對手,“但是在許多問題上,中國同時也是合作伙伴”。

不信任是相互的,美國人對歐洲不願加入對華施壓戰略的行為越來越不滿,同時歐洲對美國作為合作伙伴的持久性也產生了懷疑。

布魯金斯學會的歐洲問題專家史蒂文·皮弗(Steven Pifer)説:“我們看到拜登在跨大西洋關係中恢復了常態,我們喜歡這種狀態,但投票給特朗普的那7400萬人會同意這一點嗎?”

《華盛頓郵報》記者菲利普·魯克也表示,特朗普仍然是共和黨的主導力量,他正考慮在贏得第二個任期後讓美國退出北約。

在更深層次上,對美國人來説,歐洲的地緣政治中心地位可能不再那麼重要。隨着拜登團隊越來越重視印太關係,一個由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組成的四邊機制已經出現。“德國的關注度將越來越少,這需要一大段時間來適應。”皮弗説。

歐洲也很難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對中國的敵意。沒有哪個領導人比默克爾更能體現歐洲對美國的懷疑態度,她不僅與特朗普關係惡劣,而且還努力與中國建立了更好的關係。甚至在拜登上任之前,她就推動其他歐盟成員國批准中歐投資協議,中國已成為德國和整個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烏爾裏希·斯佩克説,“默克爾將帶着兩個信息來到華盛頓:第一,德國不要新冷戰;第二,德國不想與中國為敵。如果美國想讓德國走上敵視中國的道路,她不會加入。”

《外交政策》調侃,美國與戰後歐洲之間的關係,更像一段長達75年的包辦婚姻——它總是充滿緊張與疏遠的威脅。

但有一件事很清楚:儘管雙方矛盾分歧眾多,拜登和默克爾還將重申美歐同盟關係,起碼在“民主”和“人權”方面,美歐關係仍然是共同價值觀的堡壘。

隨着德國聯邦大選的臨近、默克爾即將在今年秋天退休,德國的對華政策是否會發生改變尚未可知。目前,多個黨派都在競選綱領中明確提出,德國應當利用歐美合作來抗衡中國,同時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與中國開展廣泛合作。

來源:長安街知事 記者 劉曉琰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1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中國,默克爾帶着2個信息來到華盛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