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號稱碾壓百萬豪車,卻還不如自家小弟,問界M7為何遭質疑?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綜合

作為手機圈中的巨頭,華為、小米、蘋果都將造車看作是下一個發展風口,但相比於另外兩家企業,華為的進展顯然也快上不少。在7月初華為夏季旗艦新品發佈會上,華為也帶來了問界品牌的第二款新車——問界M7。

雖然在發佈會上將各種亮點渲染得淋漓盡致,但在網友們的眼裏,對問界M7這台車依舊有不小的質疑,大咖也針對這些質疑進行剖析,看看問界M7想要熱銷面臨哪些困難。


導讀

1、比問界M5退步

2、削弱小康的影響力

3、營銷大過實力

4、網友的評論

01

比問界M5退步

從定位上來看,問界M7定位為中大型電動SUV,比起定位中型SUV的問界M5級別更高,起售價也貴了6萬元。並且在粵港澳車展上,餘承東還放出豪言“問界M7舒適性將完全超越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豪車。”

而舒適性的一大關鍵指標就是車身尺寸,問界M7長寬高5020/1945/1775mm,軸距2820mm。雖然長度比問界M5多了250mm,但問界M5的軸距卻有2880mm。

也就是説,問界M7比“小弟”問界M5的軸距還短上70mm。

此外,懸架比分同樣也是問界M7的退步項,在問界M5上市時,餘承東誇讚問界M5使用的是前雙叉臂懸掛,吊打同級一眾採用麥弗遜懸架的車型。

但在問界M7上,前懸架卻採用了麥弗遜式懸架,雖然底盤質感更多是看調校而非結構,但華為曾經吹的牛也算是打自己臉了。

另外一個退步項則是純電續航部分,在WLTC工況下的純電續航里程,問界M7四驅版為135km,而問界M5四驅版為180km;問界M7兩驅版為150km,而問界M5四驅版為200km。

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問界M7車身更重,車身更高造成的風阻更大。

最後就是動力部分,雖然問界M7級別更高,但對比兩款車型的四驅版不難發現,問界M5的電動機最大扭矩為496Ps,遠超問界M7電動機的最大扭矩449Ps。而系統總功率和總扭矩方面,問界M5都要勝於問界M7,加速表現也更勝一籌。

02

削弱小康的影響力

如今造車新勢力找傳統車企代工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例如江淮替蔚來汽車代工,海馬替小鵬汽車,而對於賽力斯和問界而言,其背後的生產廠家則是小康。

如今提及小康,更多人想到的是東風小康,東風小康品牌的主體業務是生產EC36、C56、D51、K01等,售價在5萬元以內的微面、微卡。

對於問界M7這一定價在30萬元以上的車型而言,小康的代工身份無疑會顯得掉價。因此新車的發佈會完全由華為主導,並沒有出現小康的身影。

而為了削弱小康的影響力,在7月份,小康股份發佈公告,擬將公司中文名稱由“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小康股份”變更為“賽力斯”。

公告也解釋了這樣做的意義,就是統一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鑑於賽力斯是小康與華為合資的產物,也讓外界猜測,小康改名的目的是為了拔高問界汽車的高度,貶低自身的存在感。

也有網友疑惑,竟然華為看不上小康,為什麼還會選擇和小康合作。對此6月底上汽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給出答案,上汽不會與華為合資。

理由很簡單,陳虹認為一旦華為在自動駕駛方面提供了完整的處理方案,這也就意味着上汽最終會淪為一個軀殼,而且華為則會成為上汽最後的關鍵,這無疑是賣命為別人工作。

對於大多數一二線自主車企而言,都擔心主導權在華為手上。但對於小康而言,近年來營收不斷走低,也讓其尋求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而華為作為國內最大的數碼巨頭,也讓小康不惜讓其讓出主導權,換取代工的機會。

03

營銷大過實力

在數碼圈中,華為的營銷實力早就有所耳聞,而華為汽車部的宣傳工作,也選擇了外號“餘大嘴”的餘承東,其擔任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管理委員會主任。

在問界M7的發佈會中,餘承東再次強調,問界M7會比百萬級MPV更加舒適,車內智能座艙系統也會是行業最出色的,沒有之一。

當然了,從現實角度出發,問界M7作為一台定價30多萬元的SUV車型,無論是坐姿、後排空間、座椅配置都無法與豐田埃爾法相提並論。而之所以這樣説,也是因為“吹牛”本就是造車新勢力的傳統技能。

除了口頭對標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以外,發佈會中問界M7還屢屢出現避重就輕的宣傳。例如在空間對比中,問界M7並未提及2820mm的軸距,而是將乘員艙空間拿來對比,藉此比起寶馬X7、奔馳GLS、奧迪Q7L更出色。

此外前面所提及的,問界M7在純電續航方面比起問界M5縮水的問題,問界M7此次將CLTC的續航里程進行宣傳,其CLTC純電續航里程為200km,綜合續航里程更是高達1220km。

但需要注意的是,CLTC比起WLTC的算法存在不小的水分,實際續航將遠小於宣傳數值。此外問界M5由於續航里程不錯,因此並未採用CLTC的標準,而問界M7續航縮水後,則換了對自己更有利的算法。

而針對“問界M7的72小時內訂單量突破6萬台”的消息,也有博主指出,門店真實訂單在5~7個,不過因為廠家訂單任務很高,出現部分門店灌水爭搶車源。也就是訂單都是由華為經銷商所下訂的,而非車主所下訂。

04

網友對新車評論

對問界M7而言,不少網友都認為其售價過高,有些脱離羣眾。並且認為其辨識度並不算高,沒有太強的設計感。而對於其“72小時訂單量突破6萬輛”的消息,不少網友也對此表示質疑,如何打消這些質疑,也是問界M7未來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